您的位置:首页 >仰高砺新>校园新闻> 详细内容

【砺新研训】“探索模型建构 发展科学思维”——科信组4月微团队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08 08:06:19 浏览次数: 【字体:

4月27日,科信组在徐静校带领下,开展微团队学习研讨。本次微团队的学习研讨,围绕徐静校给老师们带来的讲座“探索模型建构  发展科学思维”展开,微团队老师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专题讲座学习

徐静校从“模型”这个词入手,引导大家从这个词出现的频率上看出模型知识在新课标中的重视。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等。

实现实物模型的建构则需要四步:①建模对象分析②模型准备③建构模型 ④模型检验与完善。而如何检验建模的效果,可以课后问学生三个问题 : 为什么要建构模型?建构模型需要哪些信息? 如何判断模型的准确性? 这几个问题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忽略了模型本身的研究作用,以及建构模型在科学探究中的价值。为做模型,而做模型,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建立使用模型的意识,用模型指导工作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模型思维。它不但帮助我们建立了共同想象,帮助人类成为了万物之灵,它还帮助我们抓住主要矛盾,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前进的路径。学模型,用模型,关键在用。用的方法就是将客观现实放在模型下去思考,去指导工作。 

组员学习心得

赵媛:小学科学课程内容涉及的结构与性质、运动与变化、转化与守恒等概念、规律的探究比较复杂,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教学中设计模型构建与运用的课堂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解释科学课程的难点,提高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

刘雨菲: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我们教学能力,我们也要重视模型建构的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实施中,都能够实际锻炼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能力。 

郑亚君: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学生应遵循先框架后细节、先简后繁、先大后小、由表及里的原则,按照各个元素制作的先后次序进行制作。同时,学生要明确模型的整体制作过程以及各个成员的任务分工,通过团结互助,共同完成模型的建构。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动态,适时给予引导性的指导

唐乃晗:检验模型的基本原则是要保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其次才是美观和创新性。如在制作昆虫模型中,各小组先进行自我检验和评价,再进行小组间的互相检查和评价,最后是老师的评价,找出模型的优缺点。

本次微团队活动圆满结束,依据模型建构来探索科学思维的理念也深入了每位老师心里。今后,科信组的老师们仍会不断学习,深入反思,引领砺新学子发展科学思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