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新研训】微课教学观摩与研讨——江北新实音乐学科微团队线上交流活动
3月30日晚,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音乐学科的老师们在何耀坤老师和徐楚童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微课教学研讨活动。本次老师们观摩的微课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认真听完这节课后,音乐学科微团队的老师们先后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何耀坤老师:随着“让我们跟着音乐加入到一支特色的队伍里”的引语开始了学习,第一部分老师依次出示乐器听赏音乐并讲述相对应的音乐形象,第二部分待老师介绍完乐器后用音乐故事讲述《彼得与狼》这部作品的内容与创作背景。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欣赏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西洋管弦音乐的认识理解,为今后在交响童话作品的欣赏方面提供更好的保证。这节微课教学环节设计清晰,将音乐问题层次化情景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这节微课的设计思路并不适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只适合线上的方式进行教学。
徐楚童老师:启动孩子们的连觉反应,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让学生直观的看到乐器的外形、演奏方法,听到乐器的音色,感受到乐器的特点与它对应的角色。帮助孩子们真正的认识这些陌生的西洋乐器,真正的看懂、听会交响童话《彼得与狼》,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于文波老师:这节微课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是教学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利用动画的形式,侧重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采用边讲故事边学习各种乐器以及对应的角色的方法教学,再配合学唱主旋律,更有助于孩子们牢记乐器与对应的角色。
徐珂老师:本节微课给我带来了如下教学启发:首先要启动孩子们的连觉反应。结合视觉与听觉,以孩子的视角来解读交响童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对交响童话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给孩子们自主欣赏音乐的空间。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杨文莉老师:本节微课还可以运用连线的形式作课堂小结,用PPT制作连线动图,再次帮助学生巩固、记牢各种乐器以及音乐中所对应的故事形象。最后,让音乐知识落地,因为只有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孩子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听音乐、爱听古典音乐。
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和原始的力量。将情感教育渗进音乐活动中,在讲故事、演故事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不仅感受一场视听的盛宴更让学生体验多样的情绪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