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新研训】“联结 让课堂焕发生机”——江北新实科信微团队二月研修活动
2月28日上午,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科信组全体老师在徐静校的带领下,进行了微团队研修活动。从团队理性思考的汇报中,让我们看到学科基于联结思想的儿童科学学习的模型建构。
老师们学习了南京市玄武区教学年会科学专场的优质课和讲座,两节课分别是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蔡菁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昼夜交替》以及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袁洋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生物的启示》。蔡老师的《昼夜交替》一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模拟实验,将生活中的观察与宏观的宇宙现象联结,提升了学生科学求证思维的能力。袁老师的《生物的启示》同样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用身边的案例,将学生日常的生活与人类创造的伟大的仿生技术联结,并用类比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
想要更近一步,精益求精,需要专家的引领,本次会议沙龙由南京市教研室科学教研员杨健老师主持,讲座提到了这项研究的关键要素“联结”和“丰富儿童”,提出了所有的研究必须回归课堂,并站在更高的角度为该项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指明了更高的探索方向,希望能建立一个模型能转化成有效的教学行为。
以下是全体科信组老师的学习心得:
徐静:这两节优质课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课堂与好课的差距,我们要多学习市里的好课,学习人家的研究点,“教”和“研”密不可分。
赵媛:科学团队不断创新积累,在教科研上已有丰硕的成果,而最大的成果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思想的转变,更注重从儿童经验出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搭建与儿童联结的桥梁。
刘雨菲:所有的研究必须回归课堂,孩子自身是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的,教师可以尝试寻找有效途径去架起孩子的经验与课堂知识间的桥梁。
郑亚君: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对儿童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先前经验、前概念、科学经验、科学概念、科学观念产生的影响。
唐乃晗:老师们在教育教学中思想的转变,更要注重从儿童经验出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搭建与儿童联结的桥梁。
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相信通过此次研修活动,老师们在教学中,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能将更多的思考注入之后的教学中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