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新研训】品悠悠古韵,觅文言津梁——沈业标语文工作室第一次会议纪实
2020年11月30日,伴随着初冬的清冷,沈业标语文工作室成员们在沈业标老师的带领下、徐洪权老师的帮助下,举行了主题为“品悠悠古韵,觅文言津梁”的文言文研训活动。
活动以王志豪老师带来的精彩课例《王戎不取道旁李》拉开序幕。王老师由出示诗歌和对生字“戎”的字理教学导入,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读出古文的韵味。“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王老师的课堂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诗文大意,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浓浓的中国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王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课程环节设置流畅,他以幽默的语言、自然的亲和力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
12月1日下午,沈业标语文工作室召开了第一次集中会议。会议分为三个议程。
第一个议程是由沈业标老师宣布工作室成员分工。会上沈业标老师首先指出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是使成员们明确今后的工作目标,接着表明工作室成立的指导思想是以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为指导,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主题讲座、专家引领为主要的研修形式,通过成员自主研习和集中活动,切实提高工作室成员的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努力将成员培养成有较高教学与教研能力的老师,并努力建设充满灵性且有教育智慧的工作室团队,为我校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做出贡献。
王志豪
工作室成员就前一天王志豪老师执教的课例进行细致深入的评课、研讨活动。评课中,大家相互帮助,用心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更多的是指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
崔秀
王老师围绕小古文进行了讲解,抓住一些关键词带领学生思考品味,比如“多子折枝”,是把树枝折断了,还是压弯了,结合书上的图片理解,是一个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后面又围绕王戎不摘道旁李,感受他的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李佳蓉
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建立语感的机会,给予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通过理解含义,学习正确断句的方法,并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不断的反复加强练习断句,并让孩子多种形式的读,从而让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刘文倩
上课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借助注释、观看插图等方法自主理解字词,并适时进行总结,授人以渔。掌握了方法之后,学生在之后的文言文学习中可以进行知识迁移从而能够自主学习。
王璐瑶
面对道旁的李子,王戎与其他人的做法不同,抓住文中句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通过对比,加以想象当时王戎内心的想法,从中体会到王戎是一个会观察、爱思考的人。
张明月
对于小古文意思的理解,是本节课一个比较重要的教学目标,而古今异义词的教授则是教学小古文中的重中之重。王老师触类旁通地联系学生既有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读,让学生很快地、高效地理解了“游”和“走”这两个词语,这样的教学机智为他的课堂增光添彩,为四年级学生学习小古文搭建了桥梁。
张珺
王老师在课堂上很注意学生的生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中对“道旁苦李”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
徐洪权
徐洪权老师从诵读文本、理解文意、人物性格、单元要素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对于本课教法上的建议。他指出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助、互助、师助的力量,多层次地指导学生理解文意并且要紧抓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内容缺省等重点。
沈业标老师提纲挈领地指出领略文言文的简约之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目标。他通过对《世说新语》中“雅量”篇相关知识的勾连,以及强调复述故事的要点,使得本课文言文教学更具层次性、丰富性,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文本解读的独到见解与感悟。认真聆听的工作室成员们频频点头,认真记录,受益匪浅。
最后沈业标老师布置十二月份的工作室相关工作,对今后的学习、研讨活动提出要求。
“天寒人心暖,隆冬沐春晖。”沈业标语文工作室第一次集中研训圆满结束,工作室名师的讲解理论结合实际,为所有工作室成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每一位成员都能更好地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聚焦关键问题,因文定教,以学施教,并且从统编教材的整体着眼,增强整体教学观,提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