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民法典》 护航好生活
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开展《民法典》集中学习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的通知》,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近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共同制作了3场民法典公开课。11月6日下午,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切实增强全体教师的法治观念,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开展了《民法典》集中学习活动。
三场民法典公开课权威解读了民法典的重大意义,阐释了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为民法典学习宣传提供重要参考。
《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
第一场公开课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讲解《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将民法典的特色概括为三个: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强调民法典要立足于中国实际,要回答中国之问;实践特色是要从中国的实践出发,解决当代中国的实践问题;时代特色是要回应21世纪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关于民法典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场公开课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俊臣讲解《关于民法典的几个主要问题》。制定民法典是实现民法科学化的需要;制定民法典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制定民法典是富民强国的需要。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编纂任务顺利完成,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
第三场公开课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讲解《民法典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民法典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宗旨,注重对人格权的保护,构建了完备的民事权利体系。此外,民法典紧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领域以及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步伐,积极回应社会需求和“时代之问”,就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如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等都作出了全面规定。也正因为如此,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学民法,明为人之道;学民法,做明事之道;学民法,明治国之道。通过今天的公开课的学习,全体教师对《民法典》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浸润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细节中,守护幸福生活的各个层面。老师们关注《民法典》,就是在关心自己的切身权益,就是在期待更有法治保障的美好幸福生活。(推送人:史珺如 审核人: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