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金苗教育随笔
最近读了《小学数学教学基本概念解读》这本书,书中对十个核心概念及小学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做一些分析和讨论。下面就说说如何培养数感?
(1)在活动中培养数感
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的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中,自己去感知、发现,从而建立数感。如教学“认识11 - 20各数”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 -- 这时会出现多种不同的数法:1根1根地数、2根2根地数、5根5根地数,还可以先数出10根,再数出2根。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数出了12根小棒,看最后一种方法,你是怎么数的?够10根了,怎么办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10个一就是10”的过程,体会“把10根捆成1捆”方法的优越性,知道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也为今后认识更大的数奠定基础。
(2)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估算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估算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进行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能培养数感。如对题目“这是小小的1粒米,1000粒米有这么多,猜猜10000粒有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手攥攥,原来就这么一小把;再出示更多的米,启发学生思考:“1000粒米放在瓶子里有这么多,那这个瓶子里总共有多少粒米?”学生可能会以1000粒米为标准,用手比出10份,所以10000粒米大约有这么多。
(3)在交流中引发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感受,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可以发展数感。如对题目“咱们班有43人,这个礼堂里大约有多少听课老师?”学生众说不一。老师继续说:“这个礼堂大约能容纳400人,几个我们这样的班级才能坐满?”然后老师对礼堂进行简单的介绍,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教室,知道这样的场馆大概有10个教室大,所以可以容纳约400人。这时学生也会想象出:“400人需要这样大的一个场馆啊。”学生的数感就在讨论和比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