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题与研训>仰高微论坛> 详细内容

舒淼教育随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4 12:48:10 浏览次数: 【字体: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化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推动了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而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契机。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巧妙地融合色彩元素、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是当前美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立足小学美术教学实践,阐述了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形式,分析了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其次总结了一些小学美术色彩教学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借助色彩传达艺术精神的能力和色彩感受力,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

色彩具有打动人内心情感的作用,人们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往往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色彩具有打动人的视知觉的作用,一幅明快的色彩绘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色彩能够触动观者的心弦,如,金灿灿的阳光能让人感受到温暖,满园的绿色会给人带来生机盎然的感觉,让人浑身上下充满力量。虽然多数小学生对色彩充满了好奇,但由于色彩本身比较抽象,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导致其在学习色彩时往往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色彩认知能力和美术素养,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和学习奠定基础。美术教师在开展色彩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打造趣味、创新的美术课堂,带领学生共同走进色彩的世界。

一、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是学生接触美术课程、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色彩搭配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的色彩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阶段,学生在开始学习美术时很难准确地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意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难以准确地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在色彩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积累色彩运用知识,从而逐步具备基本的应用技能。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色彩的认知能力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说,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变化是他们熟悉的内容,但是他们对色彩的专业认识却感到陌生,难以对色彩形成正确的认识。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色彩、感受色彩的机会。

1.色彩认识教学

小学美术色彩教学通过绘画、雕塑等一些视觉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色彩基础,呈现出各种美术元素在不同光源作用下展现出来的各类颜色。学生在接受色彩教学时,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色彩,了解三原色、三间色和谐对比、色彩构成等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既能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又能提高他们的色彩艺术修养。

2.色彩教学形式

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而色彩教学的表现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一张色卡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彩笔、颜料、太空泥等进行色彩教学。如,在教学三原色时,教师可以利用颜料进行三原色混合实验,引导学生关注三原色配色后的色彩变化。颜料调配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是无穷无尽且斑斓多变的,但这些绚丽多彩的颜色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种颜色都与另外一种颜色有着联系,而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用色调、饱和度和明度等参数确定。

色彩是人们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社会的第一反应和认知,色彩不仅是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元素,而且是学生借助美术作品表达内心世界的重要载体。通过小学美术中的色彩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色彩运用的角度分析美术作品,进而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使其逐步掌握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1.借助游戏,捕捉色彩

近年来,游戏教学法作为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方式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在色彩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美术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学习色彩第一课时,教师先展示学生最熟悉的三原色和三间色,然后让学生进行辨识、对比,再进行拓展练习,深入学习,让学生找出几种颜色的相邻色,从而感知和认识色彩。当学生掌握了邻近色的基础概念后,美术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找邻居”的教学游戏:先让学生在纸片上涂上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再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寻找相邻的颜色。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色卡片粘贴在黑板中间,并向学生提问:“谁手里的颜色能和老师手里的颜色做邻居呢?把它贴在老师卡片周围吧。”借助这个小小的游戏,引导学生感知邻近色的概念。

如,在进行“染色游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由于本课内容已经包含了相应的游戏色彩,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借助染纸进行染色创造,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作作品。此外,教师可以选择创作新颖画面的学生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画面内容。这种多元化的游戏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色彩教学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作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具备色彩感知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2.结合媒体,辨析色彩

在讲解三原色时,美术教师往往喜欢利用水粉进行配色,从而展示三原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其他色彩是由三原色转变而来的。但是,由于水粉的颜色调配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算,只是教师简单调配,因此很容易使调好的颜色在色相、纯度、饱和度等方面存在误差,调配的色彩不够准确。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走进了小学美术课堂,美术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技术正确调配颜色,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色彩奇妙变化。当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电脑软件的去色功能,只要轻点鼠标,彩色图片瞬间变成黑白,两次视觉对比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对人们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意义,而且能让学生通过去色观察到对比与和谐的色彩规律。

3.深入生活,观察色彩

除了课堂以外,生活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春夏秋冬四季皆有色彩,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色彩。在学习《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问一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对比色吗?”“生活之中有哪些对比色?”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先带领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通过观察,有的学生说黑板和白色的粉笔是对比色,有的学生说红色的锦旗和绿色的墙壁是对比色。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吃穿住用行各个方面多种多样的对比色,进而加深他们对对比色概念的理解。在色彩绘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绘画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冷色、暖色以及其他色调的搭配运用技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色彩的自主辨识能力和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容易被事物表面鲜艳的颜色吸引而忽视了其中的关系和形成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色彩区分技巧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不同环境下色彩的变化和影响,从而全面提高色彩教学质量,夯实美术学习基础。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