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教育随笔
放慢脚步,静思美好教育的样子……
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其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尊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和充分尊重学生。我们需要用尊重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儿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不能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必须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合理需求、情感需要。儿童有个体的差异,我们要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失误,尊重犯错误的孩子,帮助他们拨开眼前迷雾,点燃希望之火。学生的尊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便可增强自我信任、价值、能力等方面的感觉,这种推动力一旦形成,学生就将具有持久的干劲。尊重是教师必备的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只有真心懂得尊重学生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象是广大青少年群体,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实现树人目标、完成树人任务,首先必须“立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德”,应该是“大德、公德、私德”之总称,立德就是要在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塑造青少年道德品质、涵养青少年法治素养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立德树人重在言传身教,好教师应该是以德施教。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深厚的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验。良好的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具有很高威信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本身就是一种巨大而无形的教育、管理力量。一名教师、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道德威信,政治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厚德才能载物。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榜样。一位教师、一位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专业威信,学科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班级管理能力、计划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改革创新能力等。必须不断充电,才能以能生威,以才服人。同时还要懂得心灵沟通策略和说服教育策略。只有重视自身人格塑造,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先进的教育思想、精湛的业务水平赢得信任与支持。
价值是人生的尺子,在人生长河里,这把尺子上的刻度会越来越清晰。德育是价值观的培育、传递,是陪孩子看见这把充满生命刻度的尺子,不断追寻美好生活的样子。那如何能看见这把尺子,那需要深刻的学科之眼帮我们看到学科深处,需要宽广的见识帮我们看到世界的远方,需要思考价值转化落地的方式,也就是转变我们的德育管理方式,转变学生德育生活方式。
美好的东西都是值得期待的,期待我们共同遇见教育更美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