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题与研训>仰高微论坛> 详细内容

许嘉懿教育随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3 20:02:30 浏览次数: 【字体: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

——读《给教师的36条建议》有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虽说矛盾不少,但是收益良多,接下来我希望就整本书里的部分分享李镇西老师的真知灼见并阐述我自己的观点。

一、真实的教育

面对复杂的社会,对学生进行真实的教育非常重要而且迫在眉睫,我们有责任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有它黑暗的一面。我们更有责任引导我们的学生在正视(而不是回避)眼前假恶丑的同时,心中燃烧着向往真善美的理想之火,进而产生一种真诚的责任感:让这个世界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我们常说,要培养真善美的学生,可是如果没有真正接触过黑暗,又怎么会体会到真善美所具有的无穷力量。李镇西老师以宁晓燕、李金川和王斌余的真实案例为参考,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无可奈何的造假事件,向我们阐述了他对真善美的理解:真——尽量不做假;如果实在躲不过,那就坦率地告诉学生,我们正在做着不该做的事情;而且告诉学生,以后如果有机会也有能力地话,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弄虚作假。善——关心身边需要关心的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美——理想的教育既要避免“伪圣化”的思想专制,又要将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注入孩子们需要滋养的心灵:善良、正义、忠诚······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让孩子们做一些违背真善美的事情,这就是社会的复杂和黑暗,但是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我们更应该向学生们传递违背自己内心所带来的痛苦以及对于下一次有能力去改变的殷切期望。真实的教育并不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去亲身经历,但是一定要让他们多去关注到不一样的世界,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更不能让他们把错误的事情习以为常,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羞耻心永远是控制自身行为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

二、把课文讲得有厚度

教师应该有开阔的人文视野,要有丰富的思想资源,更要有尽可能深入的思考能力。同时要站在作者的高度去审视课文,审视教学。

李镇西老师主要是通过对《黑孩子罗伯特》进行初步叙述,阐述了他的观点:语文教学除了知识和能力,还有新课标所倡导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尤其是在学习课文时,我们需要知道作品都是作者在一定时期的所想所感,所以没有当时环境下的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对于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很难感同身受。进而我们就需要将课文内容同孩子们每天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用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滋润孩子的心灵。同样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思考,为什么主角要这样做,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需要知道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发散自己的想象力,从多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再向孩子们介绍相应的历史背景,从而达到放养与圈养二合一的效果。

一本经典的书,应该让每一位读者都读懂,倘若读不懂,它就不是真正的经典,应当适时放下。我们读书的目的,更多的是汲取思想、精神、原则,并同自己的实际相联系,获得启迪,产生新的属于你自己的智慧。在李镇西老师这句话的基础上,我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孩子们去读懂经典的书,所以把课文讲得有厚度其实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

那么如何把课文讲得有厚度,或者换一句话说如何让教师成长起来呢?李镇西老师提到了八个重要因素: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我们的读书分享很显然就是一次非常好的提升自我的机会,深入贯彻了李镇西老师的理念,当然我也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那么多的名师和他们优秀的思想。

三、尊严源于高贵的心灵

教师是否有尊严取决于当教师的你是否有一颗高贵的心灵,它包括许多元素:厚实的学问、儒雅的修养、执着的理想、赤诚的爱心、纯洁的童真、丰富的智慧、宽阔的胸襟、凌云的气节、伟岸的风骨、朴素的良知、自由的精神。

在如今,整个社会氛围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已经可以说是积极响应了国家“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等口号。可是我觉得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争取的,成为被学生真心爱戴的老师只是个开始,如何去让自己班的娃儿们卓越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老师的能力终究还是要实践出真知,手底下见分晓,让孩子们真心用心去学习语文,把学习当成一件美事儿。而这些就需要我们自身身板足够硬朗,自身的心灵足够高贵。敬业,但不愚昧;郁闷,但不沉沦;嫉恶如仇,却决不迁怒于自己选择的教育工作;偶尔也发发恼骚,但决不因而与教育为敌,与孩子为敌;就算迫不得已做“应试教育”的奴隶,但思想上决不做助纣为虐的奴才;环境昏暗,内心却始终燃着一盏明亮而温暖的灯;身居一隅,目光却始终投向“诗和远方”······

  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继续努力成为受孩子喜欢、也能教好他们的老师!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