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题与研训>仰高微论坛> 详细内容

张珺教育随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3 15:16:59 浏览次数: 【字体:

教育,从热爱开始

假期里,我阅读了《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一书,书中在介绍“卓越教学”的理念时,特别强调了有深度的教学。

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的教学,学生“学得深、学得透"不同于“讲得深、讲得透"。讲深、讲透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式教学。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讲深、讲透"”的目的,对教材中所有内容巨细无遗地讲述、板书,有时还要加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课堂安排得很满很紧;教师讲课节奏、语速很快,板书密密麻麻。这实际上是"满堂灌"的教学,只能让学生学得肤浅。只有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基础上的教学,才有可能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总之,学生“学得深、学得透"根本原因是由于学生想得深、想得透,也即它是一种学生思维深度参与的教学。从学科的角度讲,有深度的教学指的是体现和反映学科本质的教学,按照成尚荣先生的理解,所谓学科的本质,应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的本质属性,二是学科的核心任务,三是学科的特殊方式。用学科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去打造学生的学科素养,用科学特有的魅力和美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深度!

就语文学科而言,任何文本都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具体实在的文学层面,叩问作品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另一个层面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层面,揭示人的自我存在,探索人生的价值意义,展开对生存世界的理解。”

书中这里还举了一个对于《葛朗台》教学片段的例子,带领学生一起探讨用两个“纵”字去形容一位年迈的老人是否合适,学生们一开始表示,老年人用“纵”字,显得不符合年龄特点,但是在进一步探讨和交流中,学生发现正是因为这两个“纵”字,进一步突出了葛朗台极端吝啬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物刻画的淋漓尽致。

假期中,我在学习强国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那是一位年轻的物理老师,虽然初登讲台,可是很有教学想法。他对物理充满了热爱,他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学科,一种是物理,一种是其他学科。他表示,自己在学生时代就遇到过一位喜欢带着他们做实验的老师,这是因为那位老师让他也爱上了物理,并且立志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他自费给孩子们买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每天在课堂上带着同学们做实验,深深的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爱,所带班级物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虽然他没有带学生刷题,也没有进行大量的讲述与知识性的灌输,可是却让孩子们产生了主动学习、深入学习的想法,这才是学习真正的魅力。

反观我自己的学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又能够怎样做呢?上学期聆听了陈校的一次分享,令我感受颇深,我们如何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场的一颗火种,让他们从小就爱上自己执教的学科,上学期我尝试着带领学生一起通过辩论会的形式在思辨、讨论、碰撞的过程中,去探讨教材中的一些观点,让孩子们在自由辩驳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主动的学习,也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