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佳教育随笔
愿父母撑起孩子学习的一片天
某天下班后,路上等车中听到两位家长在聊天,好像是两位小学生家长。其中有两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好的教育,其实永远需要父母的奋力托举。”另外一位家长说“哪有什么天生学霸,不过是好习惯的厚积薄发。”好文邹邹的两句话,不过真理呀!是啊,我们称为“学霸”“别人家的孩子”都拥有的好品质是:好习惯!自律!自然成绩各方面都好。即使我们知道孩子现在还有点差距,我们也要跟上集体的节奏,一点点进步。以培养习惯为主,以学校的节奏为主,收拾整理的习惯,带齐物品的习惯,礼貌的习惯,写好字,跟进每天的学习情况、做好作业的习惯,等等。
本学期在批阅孩子们的作业登记本,有两个家长写到,发给刘老师的拼音视频是录了好多次的!一开始读错了,妈妈鼓励要求重录。后来是孩子读错了,自己要求重录,发正确的给刘老师看!在这个追求正确的过程中,也是反复学习的过程!为孩子和家长的精益求精点赞!看起来有压力的打卡,但是孩子学会了,就有了自信,才会越快乐,追求更高的目标!这就是理想与现实的双向奔赴了吧!当孩子进步了就有自信了!有自信就更会努力去学习!
“老师,我们家孩子太拖拉啦!做作业好慢,什么时候才能独立完成作业?”每每会面临家长这样的问题。一年级,处于需要父母“陪”的阶段。至于陪的程度,陪的方式,会因为孩子的性格、基础等,各有不同。比如拼音,要听听读得怎么样,数学的分与合,也是需要父母去跟进的。我看到班里学习习惯好的孩子,总能看到作业登记本上父母很认真的记录痕迹。所以作为父母,当孩子教育出现问题时需要去了解一下现阶段孩子怎样去教育,我们需要怎么花时间去培养呢?我认为答案就是“陪”养!面对孩子的磨蹭,大多数爸爸妈妈采用了“催”这个简单直接的办法。但催促,也许短时间内有效,却容易让孩子形成对催促的依赖,而且过度的催促,也会催生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孩子是催不快的,他们拖拉磨蹭,大多数的病根其实都是缺乏时间规划能力。这些坏习惯看似不是什么大毛病,但积累的越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更困难,就越容易拖垮孩子。习惯的养成是环环相扣的,务必在开头时打好基础,因为很快就到了下一个学习环节,他所有环节都跟不上!习惯是环环相扣的,滚雪球一样!所以,每天的任务每天完成,如果完成不了,周末可以抽时间加强。果真完成不了,周末可以抽时间加强。不要让基础越落越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后面高年级也会没有学习内驱力。学习弱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习惯上存在问题。截然不同的学习习惯,也会影响这些孩子的未来走向。习惯好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能珍惜时间,内驱力也更足。
我们如何和孩子规划时间?或许兴趣班回来太晚了,我们要规划好时间,以课内的学习为主。发展兴趣是很好的,但是舍弃课内校内学习没有时间跟进,去学习其他的学科知识,会得不偿失。孩子睡不好会疲惫,学习效果也不好!“双减”后,父母更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