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媛教育随笔
勤于阅读 做幸福的摆渡人
诗人赫尔德林曾倡导:人,应诗意地栖居。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双减”之下,忙碌尤甚往昔。如何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大地上?为此,学校特邀请知名专家到校,为大家讲学。
本次培训的主题是“经典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所以,培训一开始,专家就想了解了解我们目前的阅读现状,于是才有了我“支支吾吾”的一幕。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平时忙于繁杂的班级事务和教学任务,闲暇的时间并不多,不爱阅读,具体喜欢什么也说不上来。突然被点名,我很是措手不及,只能说了一本之前教研组共读的那本书——《思维第一》,因为只是泛读,根本说不出来东西。然后,专家又问:“这本书的书名是谁?”,我笑而不语,我当时真的是尴尬至极。随后,专家又请了几位其他的教师进行交流,老师们或是从《我就想做班主任》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又或是从《我在小学教语文》到莎士比亚戏剧集,那一刻,我才知道,不爱阅读的我和其他老师真是千差万别。
接下来,专家就以自身对经典阅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见解,给全体教师带来深刻启迪。整场讲座,专家以其个人丰富的阅读积淀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以其充满魅力的诙谐表达、独到见地,为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精神的盛宴。而他个人的气象万千、书生情怀,更令老师们感佩“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从没有一场讲座让我听得如此认真,从没有一个专家让我如此的钦佩。专家由内而外散发出的魅力,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书香气息。于是,我便给自己定下了关于阅读的小目标:
1.有广度的读
孔子因为“博学”,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最终成为受人尊敬的万世师表。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博览群书方能让新时代的教师顺应时代的需求。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可以读书的种类繁多,如人文素养类、人物传记类、传统文化类、经典著作类,这些书籍都可以拿来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有精度的读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教师除了“博学”,读书时更需要“精读”,成为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必须要读一些特定的专业书籍,如教育学、心理学专著、教学管理、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南等,学会精准地阅读,提高教育教育水平。
3.有深度的读
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具有多方面素养,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精深的研究。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有深度地阅读,勤学精思,深挖深究教育教学法则,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识,运用到诲人不倦的教育实践中去。
除了以上几种阅读的要领,我们的阅读还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走进孩子,读孩子所爱读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想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走进孩子,从孩子们的心灵着手。读孩子们爱读的书,是走进孩子的有效途径。读孩子们爱读的书,能够熟悉孩子们的喜好,了解孩子们的需求,阅读孩子的心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通过阅读,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的效率。
2.走进家长,读家长所需要
“家校共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双减”之下,家长的困顿、焦虑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和衡量的一个因素。为了深入地了解家长,缓解家长的急难愁盼,教师要多阅读家长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家长的心声,走进家长,亲近家长,为更好的教育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