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题与研训>仰高微论坛> 详细内容

徐珂教育随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2 11:10:28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

歌唱是学生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和权利,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保护这种权利,发展这种能力?在课堂上,我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还可以把学校合唱团同学的现场表演和老师自己参加合唱演出的光盘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认识,培养兴趣,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一些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二、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

要唱好合唱,让学生把音唱准是基本的条件。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加强音准的训练,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但过分地让学生练习唱音阶会比较枯燥,所以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从“低起点”开始,逐步达到“高落点”。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这种合作的学习,感受二声部单音的演唱效果,可以使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歌唱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可以在低年段就多多进行部分歌谱的演唱,为以后的歌谱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

低中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好动有个性。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好的歌唱习惯去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楷模。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一些歌唱的要求,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比较,自发地建立起较科学的歌唱状态,在肯定的基础上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歌唱习惯,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不大喊大叫,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感觉。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