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题与研训>仰高微论坛> 详细内容

徐梦婷教育随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2-01 12:17:27 浏览次数: 【字体:

 从小学开始在老师指导下帮忙学校黑板报对绘画开始有了兴趣,高中才系统的学习画画,那时的理想就是有一间自己的绘画工作室,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听着音乐,画着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
    今年是我正式做美术教师的第一年头,通过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的反馈,美术作业的反馈,美术材料的准备情况,以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经常在想何为美术?何为美育?学生究竟通过美术需要学到哪些东西?什么是学好美术的标准?怎样才算是一位成功的,好的美术老师?在实践中以及同其他美术老师的沟通中,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豁朗了很多,以下是我对美术的一点小认识,也希望跟其他老师可以继续多交流,共同保护我们的孩子,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做一个创新者,画出独一无的“好作品”。
    美术不单纯是课下交出一幅比较完整的作品,这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学习、感知的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 至少对于美术来说。作业呈现情况是体现孩子对老师上课情况的反馈,在学生作业完成的部分,有这样很多不同的情况,有部分基础技能很强,对老师的引导领悟的非常迅速和精确,可以通过自己的技能将课上的精髓表现出来且能够将想法通过笔触表现得惟妙惟肖,不少作品都超出了老师的期待,很有自己的想法非常具有潜力。还有部分同学,上课表现积极,想法很独特很多种,作业反馈上由于技能的欠缺会使用很多的奇特的角度和方法表现自己的画面,虽然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是非常不能理解且不符合审美的,但是这部分的孩子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可以多种材料和多种角度表现出老师的要求,一般这种学生特别在手工课上大放异彩,性格大方开朗,通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阐述自己的想法,使得作品更具有深意。最后一部分学生绘画技能不足,美术积极性不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属于比较封闭自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类型。这部分孩子非常考验教师的上课经验,对于新老师来说是非常大的考验。反而这部分孩子需要改变的是他对美术课的态度,可能在语数外科目上非常优秀,对美术积极性不高,这种属于功利性的学习,违背了学习本身真正的意义,慢慢的用美术课认识到美术不是交一份老师要求的画面,通过美术可以开放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跟了解世界,找到自己内心与众不同的那份审美,改变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会使用多种方面看到自然社会的美。美术会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不同。且如今国家大力提倡五育并举, 美术也进入到中考科目之一,足以看出国家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文化课是学生必学的, 答案是唯一的 ,由于科目的性质学生的思维是固定的,是模式化的,这时,美术课的融入就是打破这种禁锢,让学生尽情的发挥, 用纸笔直抒胸臆,表达内心的想法,美术是没有对错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 不是画一张漂亮,完整的画就是好的美术教育, 我们是要让孩子学会创造,学会将生活中的任何一样东西自由组合, 通过变换形状造型,通过老师技巧的引导,色彩以及材料的应用,自己想象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及时它稍显稚嫩,甚至有些不成形,但它至少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 想象创作出来的,是带有个人情感的, 这份作品是独一无二的。
    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发散学生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理念,也是我们教育的初忠。傻瓜式教学,无非是照搬老师的范画, 机械式的复制,虽然效果也许很出彩,但是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并未进行自己的创新,素质教育要培养的是学生的独立精神。背靠大树好乘凉,但大树底下长不出好的草。手把手的教孩子画画,看上去很有耐心,很仔细,但这是培养弱者的哲学和方法。绘画活动不仅仅是教学生画画,它的意义远超绘画本身的含义, 它是在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以及素质。在一个均衡发展的教育系统里,强调每一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感受力, 开发每一个人的潜在创造力,这也许是我今后不断学习的进步方向!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