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砺新课堂> 详细内容

24 火烧云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25 14:58:23 浏览次数: 【字体:

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檀、喂、盈、彤”这4个生字,会写“必、胡、凶、猛、接、威、武、镇”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云。

3.能说出火烧云有哪些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理清题意

1.课堂导入,引出课文题目。

1)师:大自然千变万化,就连天上的云朵也有千百种姿态。你见过这样的云吗?(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

2)师: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云?(学生描述所见情景)

3)介绍作者萧红,引出课文题目。(课件出示萧红简介)

2.抓住疑问,走进课文。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全班齐读。

2)根据课文题目,提出疑问。

师:读完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题目。

师:文中有一句话解释了什么是“火烧云”,通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画上横线。

3.理解“烧”字,感受异景。

1)根据学生反馈,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指名朗读,师正音。

3)认识“彤”字。

①教师范读,出示“彤”字的读音。

②解释“彤”的字义,“丹”指红色,右边“彡”表示装饰。

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理解“红彤彤”。

4)体会“烧”字,感受火烧云的瑰丽景色。

①找出文中用得特别好的动词“烧”。

②播放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说说“烧”字好在哪里。

③教师总结:“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如火一样红,也使人感受到火烧云如烈火熊熊燃烧那样的震撼景象。

5)学生齐读句子,读出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以火烧云的图片为切入点,导入新课,主题鲜明。对于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的“火烧云”,通过朗读课文,找出关键句,让学生初步理解。抓住关键字“烧”,让学生在理解“烧”的过程中,明白火烧云名字的由来,也感受到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的绮丽壮美。

板块二 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梳理结构。

师: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火烧云”的?

3)学生答,教师板书:上来、变化、下去。

2.图文结合,感受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火烧云上来时的美景。

2)围绕“变”字,感受美景。

师:这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把它找出来。

3)细读第1自然段,体会变化。

师:火烧云出现时,都有哪些事物在变化?用横线画出来。进一步思考:它们是怎么变的?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喂猪的老头儿的胡子。

5)认读生字“檀、喂”。

①结合偏旁,理解字义。

②课件出示紫檀木的图片,加深对“檀”的记忆。

6)结合“笑盈盈”,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心情。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人们见到火烧云时很高兴?

7)课件出示“盈”字的演变。

课件出示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盈”是“充满”的意思。“笑盈盈”即笑容满面的意思。

8)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插图,再读第1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梳理出文章结构,找到作者行文的规律。在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火烧云的出现时,先抓住“变”字,发现火烧云的美;再由“笑盈盈”体会人们见到火烧云时的喜悦。最后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对照具体画面朗读,感受火烧云的特点。

板块三  书写指导,学写生字

学写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必、胡、凶、猛、接、威、武、镇”,学生观察异同点。

2)学生交流书写要点。

教师强调:“必、威、武”这3个字的主笔分别是卧钩、斜钩、斜钩。

3)教师范写,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笔画重点指导。

①“必”:第二笔卧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方,不宜过长,笔顺是点、卧钩、点、撇、点。

②“胡”:左右结构,注意“月”字撇画的穿插。

③“凶”:先内后外,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点。

④“猛”:左窄右宽,右部底横宜长,托住上方。

⑤“威”:半包围,被包围部分小且靠左,斜钩是主笔,要写舒展。

⑥“武”:第二横从横中线起笔,写得斜长,被包围部分要写得小,斜钩要写舒展。

⑦“镇”:左窄右宽,右边“真”字里面有三横。

4)学生书写,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特点,将本课生字按结构进行分类识记、辨析,重点笔画、特殊笔顺重点指导,特别是引导学生注意重要笔画所在的位置。这样先观察后书写,写后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字写美观,从而提高其书写能力。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