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一)》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我从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导入,引出3000多年前商代的金箔太阳鸟图案,在学生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我快速剪出一个美丽的团花,引出课题:剪纸(一)。跟着引导学生总结出剪纸的特点:相连和镂空。同时引导出剪纸的一个种类——团花,从分析金箔太阳鸟图案的美引出团花之美的欣赏,再引出团花的美在于剪纸符号的正确运用,在于所呈现的视觉和寓意符合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在观看学习完学生剪团花的过程后,学生第一次动手尝试剪团花并展示作品。待学生对剪纸产生兴趣后,马上学习剪纸的相关知识,包括剪纸的产生、发展、南北剪纸的不同风格流派,剪纸的基本方法又分阴剪、阳剪、综合剪。
本课的难点是运用剪纸基本方法剪出1-2张体现剪纸特点、剪纸元素的剪纸作品,而且要生动表现生活中的形象。为解决这个难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1. 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形象,要求画出速写。
2. 或者临摹一个剪纸人物、动物或生活场景。有了这些铺垫,在课堂上再让学生学习剪纸就容易多了。
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剪起纸来很困难,一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画速写,二是动手能力差,这也只能慢慢教了。一节课又是剪团花,又是对折剪和随意剪,还要学习很多知识,容量很大,真真难为了孩子们。但我们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去学习,起点要高,立意要高,一节课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团花剪得很漂亮,但是要让学生知道团花可以剪得很漂亮,什么样的团花是漂亮的团花,漂亮的团花是用什么技巧剪成的。一节课不一定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对折剪和随意剪作品剪得很精美,但是要让学生知道对折剪和随意剪可以剪得很漂亮,什么样的对折剪和随意剪是漂亮的对折剪和随意剪,漂亮的对折剪和随意剪是用什么技巧剪成的。老师要在学生的心中点燃起兴趣的火苗,谁知道哪颗星星之火日后会燎原呢?让我们慢慢等待孩子们的成长,从剪纸这一节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