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砺新课堂> 详细内容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25 10:57:02 浏览次数: 【字体:

 

连加和连减

 

新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的计算。

3.初步感知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计算顺序

理解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课堂教学“砺案”

课堂教学“新案”

一、复习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为新课作准备。

2.出示题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3+2=   3+4=    10-2=     8-3=   

5+1=   7+3=     8-4=      5-5=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逐步出示“南瓜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南瓜的位置与数量的关系。(根据图意说清图中发生、发展的完成过程。)  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完整地说出图意(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1=  (3)读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4)说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说师板书)

(5)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连加)。做连加题,从左往右算,先把4和2加起来,得6,再用6加1,最后在等号后面写上得数。

2.教学例2

逐步出示例2图

(1)提问:你能完整地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条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又摘下1条,还剩几条?

(3)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反馈交流,教师板书算式:8-3-1=

指导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问:8为什么要写在算式的前面?

(4)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板书:连减)。做连减题,从左往右算,先用8减3,得5,再用5减1,最后在等号后面写上得数。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表述图意,独立把算式填写完整,全班共同核对。(提示:虚线框表示“去掉”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联系情境图说清图意,在填写算式和得数。

3. “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填写算式和得数,同桌间互相核对,全班交流。(写减法算式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找出总数。)

4. “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纠正。

5. “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导看懂题意

(2)发挥想像,编出合理的情节,列出不同的算式(可以是连加也可以是连减。)

先小组里面说说,再全班交流。

6. “想想做做”第6题

先提出书写的格式和要求,再独立完成。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1=      6-4-2=      3+3+4=      9-2-5=

 3+0+6=      8-2-3=      2+3+4=      7-0-3=

 10-1-9=      2+3+2=      7-4-2=      3+6+1=




































砺 新 课 堂    

连加和连减

4+2+1=7 

8-3-1=4    3+3+2=8  10+4-2=4

砺 新 课 堂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