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以及叶子的特点,体会到作者观察得细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
二、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
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要求:1.用“ ”勾画出表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句子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3.圈画关键词语、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
师:首先我们一起交流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1)结合插图,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
a.出示文中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师: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也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b: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
(教师板书:茎上 如新叶 细丝 像触角)
c:过渡:来,我们边跟着画面边读这段话,同学们读横线上的句子。
d:出示画面: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老师引读)
小结: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
(2)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a:问: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b:“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再联系前文学过的第2自然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读……
c:想看到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请你睁大眼睛来看)
d: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教师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
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
生齐读。
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
(3)爬山虎“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小结:我们要感谢本文的作者----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爷爷,正因为有了他的细致连续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我们才能领略到爬山虎的独特魅力。 依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回忆你观察大蒜或小葱的生长过程,完成研学单。
三、联系生活,感悟方法。
1.你要向叶圣陶爷爷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总结。罗丹也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