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第一课时
第1课课时目标
教学目标:
1、会认"书、包"等11个生字,会写"早、书"等5个生字。认识“勹、亻、"3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
4、认识一些常用的学习用品,养成爱惜学习用品、能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认清字形,并能正确、美观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认识常用的学习用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养成爱惜学习用品、能自己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一、歌曲导入,创造情景。
1、出示孩子上学图,播放《上学歌》,并带学生一起唱,插入小明哭声的音频,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小明丢失书包。通过请孩子大声喊回小书包的环节,带孩子朗读课题,引出《小书包》。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认识生字“书、包”。
1、认识“书”。
(1)出示书店、语文书的图片,找找“书”字藏在哪里。你还在哪里见过“书”这个字?(图书角、书本)
(2)引出书的字形字义教学。书是独体字,古代文字是由一只手、一支笔和口的象形字组成,前两者分别对应现代汉字书的一点、悬针竖。结合图片分析,“书”还有书写、写字的意思。
(3)过渡:这么多书放在哪里才好呢?(引出“包”)
2、认识“包”。
(1)出示“包”,指名读,齐读。介绍包字头。
(2)出示包的古代文字,引导学生结合古代字形说出字义:包在古代是指妈妈怀胎十月,用自己大大的肚子包住小宝宝。指名学生给“包”组词。
三、认识文具名称。
1、小明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呢?第一个出场的是“橡皮”。指名读,齐读,生带读。指名学生用一句话介绍自己的橡皮。(介绍橡皮的颜色、形状等)
2、第二个出场的是尺子。指名读,齐读。尺子把自己的第二个字变得又红又小,你觉得它想提醒你什么?(指名学生说出轻声)开火车读。
1、认识“作业本”。
(1)第三个出场的文具宝宝名字有点长,猜猜他是谁(作业本)指名读,齐读,男女分读。
(2)认识“本”。本的一竖收笔时是圆圆的,这一竖叫垂露竖。(出示图片,垂露竖就像一根树枝垂着一滴露珠,加深理解)你有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吗?(加一加法、出示图片想象法)
1、完成砺学单第一题,教师检查反馈。
2、认识铅笔。
(1)过渡:我们用什么写作业?(铅笔)激趣:小朋友们,你们语文这么好,数学怎么样呢?出示图片,这里有几支铅笔?指名回答,点名支、根为量词。
(2)认识“笔”字。笔为上下结构,上面是新偏旁,老师用竹子的绿色标了出来,猜猜名字(竹字头)下面是一个“毛”字。想一想为什么?(出示一支毛笔,让孩子结合毛笔实物分析字形)
3、认识“转笔刀”。谜语介绍:它是铅笔的理发师,有了它,铅笔会长出又长又黑的辫子。指名读,齐读,男女赛读。
4、’完成砺学单第二题,教师检查反馈。
四、游戏巩固,创设情境。
1、“砺新文具店”开张了,请两名学生当售货员,取板贴卖文具,六名学生当顾客买文具,取到板贴后带读。(指名)
2、黑板货架空了,请四大组帮助读词卡进货。
3、认识了这些文具宝宝,它们也排着整齐的队伍来找我们玩了。出示两种六个文具名称的出示形式(杂糅形和停顿形),你觉得哪一队排的更好?
五、走进课文,理解大意。
1、这些文具宝宝躲进了课文里,你还认识吗?师范读。
2、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思考:小明的书包里的宝贝指什么?
3、请四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评价。
4.读出对文具的喜爱。齐读,男女赛读。
六、生字“书、本”教学。
1、两字对比。相同点:都是独体字;一竖都写在竖中线上。不同点:“书”是悬针竖,“本”是垂露竖。强调区别。
二“”星级评价标准:
(1)竖写在竖中线上,得一星。(2)写出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区别,得一星。(3)卷面整洁,得一星。
3、生写字,师指名展示反馈。
4、生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