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砺新课堂> 详细内容

《咕咚》教学设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31 18:10:36 浏览次数: 【字体: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咕、咚、熟”等八个二类字,会写“家、象、吓、怕”四个生字。

2.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借助连环画特点,读懂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及人物的心情,理解故事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借助连环画特点,读懂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及人物的心情,理解故事含义。

教学准备:词卡、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在森林的蘑菇屋里,住着一位可爱的朋友(出示小白兔)

大家看小兔子的表情,怎么样? (害怕、吃惊)  听,他在说什么呢?

2.播放并出示小白兔的话: 小朋友们,“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啊!

3.你知道谁来了?  (咕咚)

出示“咕咚”:观察都是口字旁,都是形声字,都表示声音 (拟声词)

引导学生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呱呱  嘎嘎  嗡嗡

4.过渡:一声“咕咚”响起,不知森林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把兔子吓得如此惊慌,小动物们也四散奔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神奇果树林里,来一场咕咚探秘之旅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听老师讲故事

 (1)师泛读课文,提出要求:听准字音, 听清故事的内容。

细心的小朋友发现,课文中有四幅插图,可是我不小心打乱了,你能按照课文内容排一排吗?  (砺学单)

(2)请问你为什么这样排?说说理由。

(3)是的,借助图画理解课文,也是学习文章的一种好方法。

2.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小动物?   

(1) 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小动物的名字。

(2)请生回答,出示词卡,贴板书。

3.出示动物图,相机识字“鹿、象”  (象形字)

4.像这样按照动物的样子进行造字的,我们叫象形字。汉字真有趣啊!

5.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三、图文对照、读好语气

(一)兔子受惊吓

1..看,这棵木瓜树长的怎么样?请生读词:高高的树上

2.木瓜从这么高的树上掉下来,你觉得声音会怎样? (很大、很响)

3.指名读:咕咚!

4.你知道木瓜为什么会掉下来吗?指名读:木瓜熟了。

5.成熟的木瓜就更重了,掉下来的声音会(更大更响)  齐读:咕咚!

6.这一声巨响,可把兔子吓坏了。(出示句子,指名读)

7.看,受到惊吓嘴巴就会张的大大的,所以“吓”这个字是“口”字旁。读词:吓了一跳。

8受到惊吓后的兔子做了什么动作?请生表演,感受动作的快,体会小兔子的心情。(害怕、慌张)   (板书:“跑”)

9.小猴子看见了,问他为什么跑,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样问呢?  

10.兔子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小兔子的心情怎么样?(害怕、紧张、慌张)

(二)动物们在逃跑

1.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什么?(齐读)

2.句式对比: “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啦”出现了重复,可以去掉一个吗?为什么?感受事情越来越严重了,越来越可怕了。

3.想一想,小猴子这句话是对谁说的?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指导朗读。(声音要响亮,语速要缓慢)

4.再读小猴子的话。

5.听到小猴子的喊叫,小动物们都跑起来了,瞬间森林里闹哄哄的,这样的场景,用文中一个词说,就是(热闹)  相机正音。

6.都有谁来了啊?像这样前脚跟着后脚,一个接一个,就是(一个跟着一个)  所以“跟”是“足”字旁。

7.这么多小动物放在一起用一个词代替就是? (大伙)

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请生读)

8.大伙见到“咕咚”了吗?在大伙心中“咕咚”可能是什么?(怪兽)

9.就连体形硕大的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看来咕咚可真可怕! (板书:“跟着跑”)

(三)野牛一探究竟

1. 自由读课文第五小节,野牛是怎样做的?又说了什么?

2.“拦住”,拦住需要用到手,所以“拦“是提手旁。(板书:“拦住”)

3.野牛说了什么?(指名读)

4.大象看见了吗?大伙看见了吗?兔子呢?他是怎么知道的? 

5.大家都没看见咕咚,为什么跑呢? (听着别人说,看着别人跑就跟着跑了)

(四)“咕咚“揭秘

1. 齐读课文67小节,他们看到了什么?

2.咕咚是什么?

3.他们为什么笑了?

4.想象:他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总结:遇事要多动脑筋,不要盲从去跟从。

四、字词教学

1.找朋友,巩固字音。

2.生字教学:家、象   

强调:家是上下结构    象是独体字

撇的位置和变化    弯钩落在竖中线要站稳

3.吓、怕    同为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