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砺新课堂> 详细内容

打麦号子 教学设计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30 09:50:14 浏览次数: 【字体:

打麦号子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热情饱满的声音演唱《打麦号子》。

2、初步了解民间音乐的常用体裁——号子。感受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和前后十六分节奏的掌握、2/4拍和3/4拍的衔接。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音像资料

一、 情景导入,了解号子

1、欣赏一段人民劳动唱歌的画面。

师: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说一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唱歌 劳动

2、劳动的时候为什么要唱歌?有干劲

3、请同学们跟着视频,一起感受

4、介绍号子:多媒体出示号子定义、号子种类,学生读一读。

二、 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

师: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唱号子的乐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江苏的靖江,听一听,在丰收之后的打麦场上人们劳动时是怎样的情绪? 生:开心激情,热情似火

师:所以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人们看到自己丰收,那心里自然感到快乐

2、复听歌曲,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个:数板部分、演唱部分

3、我们首先来关注它的数板部分

师:好,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

1)教师领,学生和哼哪哼哪

2)学生领,教师和哼哪哼哪(注意你们是领军人物,我要受到你们的感染)

4、师:好,现在我们来想一想像刚才这种,我一个人领,大家一起跟着和的演唱形式你觉得是什么?  领唱+齐唱   

归纳一下,这就是咱们劳动号子的基本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5、学唱演唱部分

1)再听演唱部分

听一听,想一想,演唱部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个(先试着演唱第一部分歌词,再演唱歌谱,载加上情绪唱一遍)

师:演唱部分一共可以分为四个小乐句,观察歌谱,哪些乐句是相似的?

一三句、二四句相似,既然旋律相似,肯定有细微的差别,那和差别在哪里?

它的不同是音的不同还是节奏的不同?

2)师唱一,学生跟琴唱三;师唱二,学生跟琴唱四

3)完整演唱演唱部分(师领,生和;生领,师和)

4)有的同学唱的时候拖拉,教师对比演唱。

5)师:要注意的是在歌曲中出现了两种拍号,在一首歌曲中有两种或者是更多的拍子出现就叫做变换拍子,这首歌曲中3/4拍出现了两次,请你听老师演唱,感受一下,当我唱到这里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喜悦,心里美滋滋的

6)同学们,再来关注一下,这个是什么记号?(师范唱)下滑音

7)老师示范两种不同语气的示范,选择,更激动

8)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生领师和)

9)直接演唱第二段歌词(师领生和)

10)两段完整演唱,第一段生领师和,第二段师领生和,

11)请两组学生,一组男生一组女生,每组4人来领,其他人来和,比一比

6、欣赏方言版本的《打麦号子》,你有什么感受?打麦号子的源头是什么?

充满劳动的激情,听起来很短促有力,充满干劲。使民歌这种原汁原味的特色更加明显了。用方言来演唱数板部分

四、 总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江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通过这首歌的学习,你来总结一下号子具有什么特征?

1、铿锵有力的,充满力量的

2、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和

3、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激励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