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认识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
学情分析:在经历了乘法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对“几个几”有了认识和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直接基础,而操作、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是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方法。二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难集中,而本节课操作环节较多,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主动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平均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题要求学生把6个桃子分成两堆,并讨论“可以怎样分”,通过对不同分法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6个桃子分成2堆,每堆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由此引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从而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帮助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②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孙悟空特别喜欢吃桃子,一天,孙悟空回花果山的时候,带了6个桃子,他想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可是他却不知道怎么分,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探索新知
1、活动一
老师带来了这6个桃子(出示桃子图),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呢?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展示学生3种分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分法。
(3张图片同屏对比)哪一种分法最特殊?
(摆在黑板上)说说你的理由。
两堆一样多,在数学上用数学语言叫做同样多(板书:同样多),两堆都是3个,说明每份份的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叫做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平均分(板书课题)。
6个桃子还可怎样分?动手分。
为什么分了3堆、6堆都是平均分?
看来无论是分成了2份、3份还是6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出示例题:哪一种是平均分,说出理由。
2、活动二
8个桃子,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每个小朋友分两个,可以每两个桃子分一份(师示范分),学生上台分。
刚刚是用分一分的方法,还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分两个,可以每两个桃子圈一份,一共圈出了4份。
3、活动三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示范:每2根一份,可以每次拿出2根小棒。学生动手分。
每3根、每4根一份,可以怎样分?动手操作、同桌交流。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上台展示。
4、活动四
15个小星星,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得最好的小朋友,可以分给几个人?猜一猜。
三、回顾总结:
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
四、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