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瓦楞纸》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从教学资料的搜集到课件的制作,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及语言的锤炼等等,虽然前后也就一周左右的时间准备,但却让我在此过程中经受了历练,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悟。
瓦楞纸随处都有,只是有的人不加注意而已。在废旧的纸盒、包装盒中都夹有瓦楞纸。撕出来的瓦楞纸较之买来的瓦楞纸质地硬朗,有粗犷感。用废旧的纸箱撕出的瓦楞纸做出的作品有一种质朴的效果。本节课通过瓦楞纸教学,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自己收集
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收集瓦楞纸,一方面是在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在学生撕瓦楞纸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平时的啤酒箱、水果箱、咸鸭蛋箱等随处可见,但每种纸箱中的瓦楞纸色彩、纹路都不同,厚的、大的纸箱比较好撕,小的、薄的就比较难撕。学生在撕的过程中进行了技法的积累,体验到撕的乐趣。
二、细心诱导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法,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和创造,做到有的放矢,如剪、贴、卷、刻、画、撕、戳等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如。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生立体的瓦楞纸造型,另外在进行创作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各种瓦楞纸色彩、肌理、背景色等的运用,就拿色彩来说,虽然瓦楞纸色彩并不特别丰富,但有的是浅黄色,有的是深褐色,有的是浅褐色,纹路也各不相同,有的很细,有的很粗。把它们进行合理的搭配,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突出它的“神奇”。
三、触类旁通
在以瓦楞纸为主要材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其他废旧材料,如:纽扣、棉花、碎布、豆子、麦杆等,进行再次装饰,因为材料不同,色彩、形状不同,学生做出来的作品另有奇趣,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综合深化
最后,在学生的作品都做完之后,我们可以开个展览进行成果展示,肯定学生的成绩,还可以开个研讨会,讨论各自的看法,找出优缺点。在评价时尽量让学生自己谈,教师控制全局,但不用一味地、无原则地进行表扬,要找出不满意的地方,提出改进的建议,使学生明确自己做得很好,但还可以做得更好。
听完我的教研课,综合组的每位老师都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让我能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设计中一些细节上的不完善,比如教学语言的精炼、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设疑的提问等等。
其次,课堂教学语言的设计非常重要。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每一个提问的设计、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设计等等,都要做到简洁精炼,生动准确,才能激发学生的趣味性。好的语言能够让每个环节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为课堂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