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瓦楞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并发现瓦楞纸的肌理趣味和美感,培养和展示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粗细不同的瓦楞纸盒,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将瓦楞纸来做造型,体验制作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和美化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剪、刻、撕、卷等多种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瓦楞纸的材质与肌理,奇思妙想,创作有美感的瓦楞纸作品。
三、教学设计
1、导入阶段
(1)和学生谈心,进行交流
小朋友,老师让你们收集一些废旧纸箱,并且和你的父母尝试撕出这样的一张纸,你们在家是怎样撕的?你们能像老师这样把它撕开吗?(教师撕时,讲解如何撕,撕不掉的可用剪刀帮忙,还可以用抹布蘸水擦。)实在撕不动的话,我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想不想看一看?谁来帮帮忙?(教师把废旧纸箱浸在水里一会儿,再请学生撕,并谈感受。)
(2)让学生练习撕瓦楞纸
刚才,我们撕出这样一些纸,请你们用手去摸一摸,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么?
老师的这张瓦楞纸是从我们家的苹果箱上撕下来的,你们的呢?平时你们是怎么来处理这些纸箱的?如果扔掉多可惜啊!因为它们能变成一些有趣的东西,谁能上台撕一撕,变一变?
四名学生尝试撕瓦楞纸,老师数数。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进行简单地评析。(鼓励并表扬学生,如:胆子真大,小手真灵巧)
2、欣赏阶段:
(1)撕
讲解两种撕法。(学生和教师各示范一种)
(2)剪、贴
讲解剪的两种方法。(学生示范从边上剪,教师示范从中间剪,告诉学生注意剪的姿势,并且要注意安全)
讲解贴的几种方法。(师生共同示范,讲解全贴和部分贴的好处)
(3)卷
学生上台演示卷的方法。(先开条再卷,绕着手指卷或绕着笔卷)你卷的这个可以做什么用?
(4)刻、画、戳、挖。
教师示范刻。讲解用刻刀的姿势以及注意安全。教师随手画几笔。(粉笔)
学生示范戳。
(5)、立体图
这幅图做的是什么?你会做这个桥吗?(生示范)这是一幅有趣的立体作品,四边都看得见。(还可介绍方法:插)
3、实践阶段
(1)作业: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瓦楞纸结合废旧材料来制作你的作品。
要求:你可以找最好的朋友一起做,也可以单独做。在做之前,你们讨论一下: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的几种方法外,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种方法?
(2)教师交代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4、评析阶段
(1)(举起作品),感觉好的学生上台自评(你制作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看看这幅作品什么地方做得最好?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2)有许多小朋友想上台,我们可以拿着作品走下位置,看看别人的作品,找一找他做的方法跟你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你给他提些建议好不好?
教师点评。
5、拓展总结阶段
师:在生活中,瓦楞纸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我们来看一看: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觉得你们真是了不起,把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瓦楞纸变成了一件件美丽的东西,你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希望回家后你们仔细观察,多动手,多动脑,还可以用瓦楞纸和一些废旧材料把自己的照片或全家福这样做,回家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