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李勇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案例背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是进行分数四则运算、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最为关键的一个单元,既要解决分数乘法的算法与算理,还要学习单位“1”、分率及简单的数量关系,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的学习中,前几课的知识点稍微单一些,所以给老师和学生易造成非常简单的错觉。9月27日,正好上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借此实例来说一说我的一些思考。
【案例描述】
在教学例2“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1/2是红花,2/5是绿花”,在解决第1个问题——红花有多少朵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从下面的板书(图一)可以看出,理解了1/2的含义后,画图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并没有在板书上去呈现,当然是在实物投影上进行了展示与汇报。
(图一)
然而在解决第2个问题——绿花有多少朵时,在画图时却出现了问题,正确的画法如下:将10朵绸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其中)的2份的数,就是绿花的朵数。所以要先分再涂色。(如图二)
(图二)
错例1(图三)的错因在于将剩下的5朵花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2份,又或者直接观察了分数的分子(2)与分母(5),不假思索的得出最后的答案。很显然,这个错例的原因是并没有好好去分析2/5表示的具体含义。
(图三)
错例2(图四),明显的是先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然后不经意的去分一分,也是没有好好的理解2/5的具体含义,只关注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图四)
【案例反思】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心中的课堂与学生心中的课堂还是有些许不同的:教师觉得学生的画图应该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学生却恰恰在画图上出了问题;教师重点关注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也似乎给学生留下了“暗示”;教师以为学生掌握得不错,但是具体细看,还是有不少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不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以动手实践为抓手,关注每一个细节,提前预设(排雷),注意生成,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换个“身份”来看待、学习每节课的知识,会有另一番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