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沈瑄九月教学切片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30 08:48:08 浏览次数: 【字体:

一、教学内容

  对于该课时书本上安排了三道例题,分别教学23. 4的乘法口诀。23的乘法口诀由教材出全,以扶为主,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体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4的乘法口诀开始,适当留出空间,让学生尝试自己编乘法口诀。此外,教材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计算两道乘法算式(2x33x2都用“二三得六”这句口诀),在每道例题的后面都专门通过“想想”的栏目列出了编口诀时没有列出的乘法算式。而“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则是在4的乘法口诀后面用“试一试”带出。

二、教学环节设计

1. 回顾乘法的含义

“求几个几相加一共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用一句话回顾上节课所学,然后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一起学习乘法口诀,今天先学习1~4的乘法口诀。”

目的:让学生回忆我们上节课由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为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乘法的含义理解口诀的来源铺垫。

2. 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例3,要求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教师提问:图中每只跷跷板上坐了几人,有几个跷跷板? 1个跷跷板上坐2人,2个跷跷板上坐几人呢?

(1)一二得二

学生回答完,教师再问:看图想一想,一个跷跷板上坐了几个2人?生答:12人。(板书:12)教师 :12就是2 ,写成乘法算式是1×2=2(生答),我们可以把1×2=2编成一句口诀“一二得二”(指着乘数和积,齐读口诀)。

反思:讲完口诀“一二得二”后,应引导学生思考口诀是根据什么编写的,表示什么意思。可以是根据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对应口诀中前两个数和最后一个数编写口诀,也可以是根据12就是2得到这句口诀。经历这个过程学生在学习后面的口诀时,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口诀的意思。

(2)二二得四

提问:1个跷跷板坐2人,2个跷跷板坐几个2人?是几个几相加?生:2个跷跷板坐22人,是22相加?(板书:22相加)追问:那乘法算式是2×2=4,你知道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吗?生:二二得四。提问:那这个口诀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生1:口诀前面的一二是乘法算式里的乘数,最后的二是乘法里的积;生2:根据22相加得4 编的口诀。(指读口诀)这两句就是2的乘法口诀,我们现在一起来记一记,请同学们来背一背。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2×1=,引导学生想一想计算时用哪句口诀。

(3)口诀的排列

观察,口诀是怎样排列的?

反思:2的乘法口诀教学节奏略慢,比如在让学生记背口诀时,可以运用拍手和对对子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学生感兴趣,参与度高;单纯让学生读、记,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观察口诀的排列,可以在讲完3的乘法口诀时一起进行,这样学生可参考的口诀数量多,更容易发现口诀的排列规律。

3. 学习3的乘法口诀

出示例4,学生看图并说明图意:每只船上有几人?有几只船?再问:1只船上有3人,2只船上有几人?3只呢?学生读一读并完成书本图片下方的填空。提问:1只船上坐3人,有几个3人?生答:13人(板书:13133,列出乘法算式1×3=3,请你来编口诀。生:一三得三。继续提问:2只坐几个3人?是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生:2只坐23人?是23相加?列出乘法算式2×3=6。教师:你能把它编成什么口诀?生:二三得六。提问:为什么编这句口诀?其他人有不同的想法吗?有的学生根据乘数和积得出口诀,有的学生根据23相加得6编出口诀。不同想法:三二得六,此时有学生不同意,教师引导:列完3的乘法口诀再来讨论哪一句乘法口诀更好用。那么3只船坐的人数就是几个3相加?列出乘法算式是?生答,板书:33相加,3×3=9,编口诀:三三得九。学生观察23的乘法口诀,思考是如何排列的。

反思:探究3的乘法口诀时,应加快节奏,整个教学模式和2的乘法口诀类似,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可以横向思考,乘法口诀根据几个几相加写出乘法算式,然后编乘法口诀;也可以纵向思考,从上往下看,每一个乘法算式都比上一个多234。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记忆乘法口诀,记忆几的乘法口诀只要上一个加几就能得到下一句口诀了。

4.学习4的乘法口诀

教师提问:每节车厢坐几人,有几节车厢,再问:一节车厢有几个4人。生答,板书14。提问:每节坐4人,2节呢?3节、4节呢?然后学生填表。引导学生说说怎么算出表里每次人数。可以想几个4相加是多少,也可以想3424多一个4,所以用8+4算出3节车厢的人数是12人。与之前同样的,引导学生根据几个几相加得几写出乘法算式,然后编对应的口诀,从14开始,按顺序列。

反思:填写表格的环节过得太快,可以先出示空白表格,启发学生用加法逐题算出结果。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填表计算的过程,从14开始,依次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及得数,并逐渐放手让学生编出乘法口诀。在引导学生编写“三四十二”的口诀时,引导学生观察得数满十的乘法算式,编口诀时省略“得”,可直接说得数。

  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在理解乘法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口诀。从真实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经历“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列表算出得数-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了,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和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有利于数学学习的能力。在安排学生学习编乘法口诀的方法是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的。

   以上就是我对《14的乘法口诀》教学的切片反思。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