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余少丹9月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9 18:03:57 浏览次数: 【字体:

用字母表示数,是在学生认识许多简单数量关系,接触过一些字母式子,如计算公式、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有利于以后学习方程、比例以及其他代数知识,也有利于体验数学表达的简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99页例题1、2、3 通过常见的、简单的、学生容易理解的实例,让学生依据简单的数量关系,体会每个实例中字母的具体含义,认识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重点突出数学化过程,发展符号感。关于符号感的表现,课程标准有这样的说明:“能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教材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力求体现和反映出对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比如:在操作、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具体情境理解用字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第99页例1让学生先用小棒操作,逐步引导依次列出算式,明确括号里的数表示根数,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字母来表示,列出相应的式子,结合式子让学生思考字母表示哪些数,帮助理解字母表示根数的实际含义。这些安排,都是让学生从具体感知或实际问题开始,利用原有认识列出算式,引入字母表示其中的数,抽象成相应的字母式子,完成数学化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生获得教材上解题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对自己说:“假如我是学生。”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创造出学生喜欢的课堂,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常见的数量关系、周长与面积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第1道例题通过摆三角形,逐步抽象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个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摆三角形所用的小棒的根数,使学生初步理解字母可以表示任何自然数。第2道例题通过实际问题,逐步抽象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数量关系。第3道例题学习用字母表示公式,并介绍了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具体的数和字母相乘,1和字母相乘,以及相同字母相乘等的简便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求图形周长和面积时列式结果均正确,但练习中会出现不能或是不会将数据放到公式中去计算的现象,所以在这里教师要通过放慢步子把学生基础打扎实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学好用字母表示数。

上完这节课,发现知识点容量还是比较大,还有练习没上完。在双减背景下,必须要将内容再整合,教学需要有扶有放,可以思考将例2的教学设计成小组合作的活动,这样既能整合内容,体现教学的层次性,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日常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