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玥9月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课后练习题教学思考
《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在课堂上需要借助课文引导孩子们感受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在这篇文中有对五壮士群体进行面的描写,也有对五位壮士分别进行点的描写,作者聚焦马宝玉这一典型人物进行点的描写,使得一点一面相交织。
在课堂上,带着孩子们借助课后练习题第一题对文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梳理与概括,先让孩子们自主默读课文后思考概括事件的小标题,想好后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小组选取代表面向全班进行汇报。
在概括第二自然段内容时,有的小组觉得应该概括为“执行任务”,有的小组认为应该概括为“击杀敌人”,有的小组概括为“射杀敌人”,还有的小组概括为“痛击敌人”。听到孩子们带有思考的答案后,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思维火花,于是将孩子们说的这些小标题列出来,让全班孩子一起来看看到底哪个更好?一场小型的辩论就此展开。
“执行任务”最先落败,有孩子指出,执行任务看不出结果,不能体现五壮士的英勇,也不能展现五壮士的独特之处,所以这个标题不太好。有的孩子抓住文中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痛击”一词进行论述,认为“痛击”一词比“射杀”、“击杀”更能凸显五壮士的英勇,“痛击”一词更能体现战斗的结果。
在概括4——5自然段内容时,有的孩子觉得可以概括为“顶峰杀敌”,有的孩子建议概括为“顶峰歼敌”,孩子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词介绍自己的小标题的由来,一孩子认为“歼”有歼灭的含义在其中,包含着五壮士对敌人的蔑视,更能体现五壮士的有勇有谋。
在课堂上孩子们经历独立的思考后,在听取与交流意见中生发出学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