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白鹭》第二课时 王琨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9 16:44:08 浏览次数: 【字体:

听了徐校的家常课《白鹭》第一课时,我也比葫芦画瓢上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是对文章语言的精美之处进行分析和品味。在白鹭的外形描写时,多比喻句、排比句,语言精妙且精准。在带领学生品味时,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切片式的分析。

《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生动地描写了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条理清楚,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流畅而传神,营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浓郁绵远的意韵,恰如清风拂过读者的心田,又似纯净的溪水荡涤内心的焦躁与烦闷。

在教学本课时,我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边阅读边理解,尝试表达

在学习课文的一至五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语句,然后让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一下白鹭的样子,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自己通过阅读课文想象出的白鹭是什么样子,接下来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和自己的语言比较一下课文语言好在哪里,最后让学生尝试着用课文描写白鹭的外形的语言的模式描写一下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这种做法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机会。

二、边读边想象画面,以问题引领

第二课时,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提出问题:读课文第6至9自然段说一说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几幅优美的画面呢?然后引导学生边观察插图,边阅读课文。这样图文结合很快孩子们就归纳出了“田间钓鱼图”、“枝头独立图”、“黄昏低飞图”。然后引导孩子们品析课文内容。

对文本的研读有助于在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走出文本,然后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美,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增强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也是语文课程所承载的任务之一。

在教授本节课时,我也有不足之处: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于课堂的掌控和学生非预设的回答的应对还不够自如。这在我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总结和提升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