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反思 余雪昀
《我是什么》这篇文章的主线落在一个“变”字上,第一课时我重点通过朗读指导学生理解。
其中第3自然段虽然短小,但是文字优美,为了能让学生读好、读懂这一段,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通过拟人化的比喻,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知道池子里的水很平静,小溪里的水流很缓慢,江河里流的水非常湍急,而海洋是波涛澎湃的。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能体会不同状态的水是有不同的变化的。
还有根据水的形态变化,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抓住“雨”“冰雹”“雪”不同的变化,抓重点字词“落”“打”“飘”,引导学生感受这三个不同的现象,由不同的方式从天上下来,通过理解朗读,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来,“冰雹”是从天上打下来,“雪”是从天上飘下来。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冰雹”“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这样,让学生明白用词要准确。
借助相关语句和关键词,利用多媒体画面,来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变”,在读中感悟,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