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认识=、>和<》教学反思 郭玉莹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8 19:14:36 浏览次数: 【字体:

本节课教学学内容是对于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说一些孩子已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但这些知识是不够严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整理、深化,构建严密数学网络,所以本节课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设计了了森林运动会主题,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首先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哪队动物只数多,哪对动物只数少,就要比一比,就要学会比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再说出比较结果,学生能够想到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别人一眼看清楚谁多谁少?教师注重引导孩子通过摆的过程说出比较的结果,在授课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语言表达的完整性。1只小兔对应1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大部分孩子能够参照老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采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让每个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认识“多”“少”和“”“”过程中,采用同样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说出比较结果,1只小熊对应1只松鼠,小熊没有了,松鼠还多余,我们就说,松鼠比小熊多,进而抽象成表达式5>3,让学生说说此式表示的含义,示范大于号书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两个符号书写很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无论“>”还是“<”开口都冲着大数笑。本节课注重学生语言的引导和表达,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关注学生的课堂管理,对积极发言的同学给予个性化评价,课程上精心设计,根据一年级孩子年龄特点以及幼小衔接过程,基本过关练习采用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