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厚的散文,充满着秋天的诗情画意。课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是写秋天的各种景象,写了秋天的颜色、秋天的丰收之景和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的用秋天的雨将秋天的众多景物串联起来了
根据单元要素,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和秋天有关。学习语文是为了生活,本单元的主题与现实生活相接近,在授课时应该引导学生对身边景物进行观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运用了一下几个方法:
1. 联系生活,巧用橘子导入新课。
本课的第三自然段写到了对于秋天气味的描写,而这些气味,实际上是丰收带来的,文章中也对各类的水果进行了列举。其中就有我们平时比较常见的橘子。我让孩子进行回忆:在中午吃橘子时,你闻过橘子皮的味道吗?当你剥开橘子时你又闻到了什么味道?孩子们纷纷发言:是酸酸的、苦苦的、有种清新的感觉;剥开橘子时爆出了汁水,闻到了橘子香甜的气味。然后我在进行总结:是啊,这种味道多么好闻啊,原来这就是秋天的味道之一啊。导入新课自然有趣,并且能让孩子对秋天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印象。
2. 整体把握,局部突破
作为第一课时,在初读后,让学生们进行思考:文章认为,“秋天的雨”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色?很多孩子都能找打每一段的总起句,以此引出对总起句的讲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从“一把钥匙”入手,带领孩子们分段落了解秋天的特点。
3. 阅读积累好句,思考进行仿写
文章作为散文,有很多又没的语句,值得学生们去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对于秋天颜色的描写非常具有特色。在授课时,我先让同学们找出秋天的颜色,然后做一做“小小粉刷匠”,将秋天的颜色送给大家。在这一环节,以朗读为基础,在进行仿写,在知道仿写时,辅助进行引导——秋天的水果、植物有哪些?他们的颜色是怎样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有法可依。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缺少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本文因为有总起句的引领,所以第三、第四自然段的结构其实与第二自然段相类似。其实在授课上,可以放手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第三、第四自然段。当然需要有问题进行引导,这是我后续需要继续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