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李梦雪《田家四季歌》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26 18:56:11 浏览次数: 【字体:

1. 多音字教学

这一课有两个多音字“了”“场”。我一开始上课的教学设计是有问题的。我直接呈现题目,让学生在题目中识记,有些功利,不够循序渐近。多音字的学习确实离不开具体语境,但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读音到教意思,再送到具体语境中朗读,让学生从学到用,扎实有效。

2. “农事忙”的教学

第二节描写了农村夏季农民辛勤耕作的景象。第一句便说“夏季里,农事忙”,其中“农、事、忙”三个字都是要求掌握的一类字。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什么是农事?除了“采了蚕桑又插秧”是夏日农事,还有哪些农事在夏日劳作呢?农村的孩子可以联系生活,城里的孩子就要用图片引导,可用儿歌的句式来练说:

收了 麦子 又 播种

摘了 杏儿 收麦

锄完 草儿 又 浇田

“又”表示做完这件事赶紧再做那件事。在儿歌的改编朗读中,收麦、摘杏、锄草、浇田,夏季要做的农事学生了解了,对“农事忙”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3.写字教学:有归纳,教学生不会的

  第二节第三句“一年农事了”中“事”是一类字,再加上第三节的“辛”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横笔较多,竖笔都在竖中线上。作为教师,就可以让他们主动发现规律,自己总结,以后可以迁移,举一反三。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最长的横笔,他们会发现这两个字的特点。“事”字笔画多,第一横最长,好似屋顶,又似雨伞,为下面的笔画遮风挡雨;“辛”字有三横,第二横最长,居于中间部位,使得字形上下均衡。所以说,我们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善于总结,教给学生方法。

4.对比识字,事半功倍

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大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类作比较,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比如“桑叶儿”“麦苗儿”从读音到意思比对学习;将“粒粒香”“喜洋洋”“笑盈盈”等叠词归类呈现,学生既认识了叠词的结构,又掌握了读叠词的技巧。

755d17841cef463dba1711da6ac574e9.png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