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陶罐与铁罐》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8 20:40:39 浏览次数: 【字体:

聚焦人物对话,品味人物语言

《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中,抓住人物之间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明白故事中的道理 

一、围绕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围绕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人物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理解“轻蔑”借助字形理解“蔑”,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在进行对话学习时,学生开始有意识的关注提示语,在对话中添加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暴跳如雷等,此时都可以迁移运用,这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

三、对话朗读感悟人物内心世界

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还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四、感悟文本,领悟寓意

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和睦相处。所以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结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不仅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

五、自主学习不够,引导启发不到位

课堂上部分学生比较活跃,但是还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没有给足机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锻炼,启发和引导不到位,有些内容和环节为了教而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够。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引导等方面,还要加强锤炼,增强自身的文化功底。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关注学生状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真学习,不断锤炼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能力。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