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和求剩下的实际问题后,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例如:小猴一共采了28个桃,吃了一些后还剩6个。吃了多少个?学生会出现以下答案:一、28-22=6(个)二、22﹢6=28(个)。答案一抓住了原来的28个是总数的条件,但是忽略了题目中给出的另一个条件是剩下的8个,应该出现在等号前面的算式中;答案二完全忽略了题目中已经给出了总数,求总数中的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抓住减法应用题的本质: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
在教学例题前,我利用了例题中的情境,出示了一道“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小猴一共采了28个桃,吃了22个。还剩多少个?为新知的学习做伏笔,使学生明确:可以把一共采的28个桃分成已经吃掉的和剩下的两个部分,从28里减去已经吃的就可以得到剩下的这部分,从28里减去剩下的就可以得到已经吃的那部分。这类题目也是求一部分的实际问题。从而能根据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出算式。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也就是用自己的话说说数量关系。语言是思维的体现,同时我相信语言表达可以促进思维。特别是用一共多少、一部分是多少、另一部分是多少。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题:当一回主编,口头编一道今天学的这类实际问题。在应用中检验学生对这类应用题本质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