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真热闹
《热闹的校园》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首先,我从备课、教学准备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儿童在校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紧密相关,绘画的基本素材都来源于儿童平时的校园活动,画面的表达方式也是儿童们熟悉的。因此,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回忆来获得强烈的感受是表现本课的基础。于是,我设计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场景:自己班级的拔河比赛、校园体育节、六一儿童节,变废为美时装秀、校园科技节、校园冬季三项赛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活动,学生有体验,有感情,有兴趣。我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其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展开讨论、探究,从而深入了解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便让学生养成善于仔细观察,感受生活的习惯,以培养表现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在课堂上,我主要突出“热闹”两个字。一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于校园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对课后的活动兴趣浓厚。但由于一年级学生观察人物动态还停留在比较粗浅的层面,不够细致,无法深入,所以让他们画出校园里热闹的场面,难度比较大,他们可能会画得较空泛或概念化,出现眼高手低,甚至无从下手的现象。因此我引导学生从观看视频和照片入手,再加上同学和老师的动态表情的模仿,使他们“有形可抓”。有的学生如果表现动态时画得较夸张和变形,我及时进行支持和鼓励,因为这些正是低年级儿童最可贵的特征。而且,一年级学生一般只画单个人物,且以正面居多。如果要画多个不同的人物,该年级段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特别强调人多了才热闹。当然,特别优秀的学生我让他们尝试画出多个人物的前后关系。另外,我还引导学生用饱满的构图使画面显得热闹非凡,用明快的色彩烘托出热闹的气氛等。
本课还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并做到静中有动、动而有序、活而不乱。整节课我以特有的幽默自然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果课的时间较紧,速度慢的学生的作品不能全部完成或一一展示,我想经过不断的反思和实践一定会得到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