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31 22:46:55 浏览次数: 【字体:

计算器在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大部分学生都会进行简单的操作,所以课前我需要思考的是这节课知识生长点在哪里,如何建立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新知的联系。这节课的关键应该是“用”,实现“会用”——“巧用”——“活用”。

由于学生基本上都接触或使用过计算器,所以我把教师介绍计算器的基本环节省去,让学生自己去玩计算器,在“玩”的过程中观察计算器的基本构造,自主探究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小结一步、两步同级运算的操作方法。

本节课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体验到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与快捷,又要让他们辩证的看待,灵活选择计算方法。为此我设计了两轮人机大战:第一轮是大数目的计算,通过同桌之间一人使用计算器,一人不用,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与准确;第二轮是六道简单的算式,适合口算或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比赛感受不能过度的依赖计算器,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结合计算器的教学补充探索规律的题目——111111111×111111111,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形成矛盾冲突,引起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用著名科学家华罗庚的话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观察发现规律,解决用计算器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1、学生上台演示12345679×5时,按错了数字键,使用到退格键,这是多好的一个课堂生成,但很可惜我没有及时抓住,错过了介绍的机会。

2、课堂上的活动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孩子小组合作探究111111111×111111111这一题,但是我没有做到环顾全体学生,个别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3、本节课的教学是将感受计算器计算的方便快捷和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分别设计题目来突破的,可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所以我也在想是不是可以直接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自主计算,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