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31 17:42:53 浏览次数: 【字体: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江北新实  徐洪权

我特别喜欢史铁生的作品,本学期正好有他的《那个星期天》,于是小组研课,就执教了这篇课文的一二课时。

文章从孩子的视角,写了自己的心情变化,运用了多种手法,将感情融入语言、动作、表情、心理,这是不消说的,将感情融入事件中,将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后者写得更是出神入化,让我叹为观止。当然,换位思考,母亲的形象依然高大,虽然没有兑现诺言,但是忙碌中体现的是对家庭对孩子的爱。这恰恰是普天之下母爱的典型表现,被作家发现并且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抓住关键词,品味句子。

抓住关键词句细读文本,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思想情感是进行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文中有一些句子含义较深,需要学生细细咀嚼。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那是一个礼拜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时,我问学生:“昏暗下去仅仅是说傍晚来临,天色暗下去吗?”学生通过阅读下文,可以知道是母亲答应带她出去,而爽约,孩子的心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接着我告诉学生作者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写孩子的心理变化的。这样抓住“昏暗”这个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学习习作方法,效果明显。

二、找出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课文脉络。

这篇课文点睛之处是心理活动的描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盼(激动)——焦急兴奋——失望”,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三、有待改进

应该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尽情地交流,好好品味融情入景、融情入事、融情入人(言行举止、心理等),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形成结构化知识,并且迁移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