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声音的产生 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31 16:09:31 浏览次数: 【字体:

      本课教学紧紧抓住“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核心概念,以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声音产生的规律。本课教学中的亮点是特别关注,在加强学生动手做的同时,如何加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获得和谐发展。本课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几点成功的做法:
1、诊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探究活动的设计力求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保持一致,唯有如此,学生对探究活动才有高度的探究热情,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积极、主动而且真实的,思维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得到发展。如本课教学中制造声音的环节,让学生想种种办法利用提供的材料发出声音,活动限定了材料,可是不限定方法,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刺激,具有了挑战性,学生愿意探索,愿意倾听,从而找到了很多具体的办法。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材料。
听声音、造声音、研究声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橡皮筋、直尺等常见的实验材料,从多角度、多层面为学生们开展科学探究提供了条件,促进了他们的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发展。既便于学生操作,又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科学”。
3、关注学生差异,重视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的动手能力较差,有的不爱动脑思考……面对同一的学习主题,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这个难点活动,我采用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胆量和创新意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