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教学反思

来源:蔡婷婷 发布时间:2021-03-30 11:51:28 浏览次数: 【字体: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100以内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给让孩子试着理解“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的含义,让孩子们说出小猫比小猴“多一些”,小猴比小猫“少一些”,小猫比小狗“多得多”,小狗比小猫“少得多”,最后再指名让孩子们说出小猴比小狗“多得多”,小狗比小猴“少得多”。让孩子们反复应用这些语言来叙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做一做”让学生试着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及这些词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会比较大小,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为学习本课知识作好了铺垫。由于学生年龄小,虽然对“多一些、少一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多得多、少得多”学生生活经验少,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授本节课时本人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背景下,积极从现场教学环境中寻求、开发数学教学资源,通过师生人数的比较;本班男、女生人数的比较;学生手中铅笔多少的比较……通过比较唤起了学生直观、熟知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感悟、内化了“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等数学概念。因为有了情境的支持,所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较为完整与精确。

另外培养学生说话的完整性要重视学会倾听。倾听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大门。倾听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差,自我意识强,上课时往往不爱听别人讲,喜欢自己讲。但在讲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抓住问题的实质,语言组织能力差。因而,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让学生倾听同学或老师的完整表述,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句子,培养学生自己说话的完整性,对学生有直观的示范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完整性,要求他们把每句话都说得完整,尽量不说省略句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