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传递者》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事实上,道德教育更多不是“教”的问题,而是“学”的问题。
对于教学,教师的预设是重要的,然而预设并不等于封闭。动态生成是课堂预设的补充和提升。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关爱他人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这一个环节,有一个学生分享了自己在公路上帮助一个幼儿的故事,听了她的故事,班上有不少学生都很惊讶,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捕捉这一“意外”,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个话题评价交流,激发了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深层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不仅会让自己感受到快乐,还能在帮助他人的时候感受到自己充满了力量,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当所有学生都到台前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时,教师留意到有两个学生在默默的关爱着其他同学,在这一环节结束时,教师及时把他们留下来,并询问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在学生质朴的话语中,教师适时引导,让所有学生明白这就是隐藏在生活中的爱心,这一生成不仅让教学环节的衔接更自然,还有助于学生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爱心,果然,在寻找生活中隐藏爱心的环节中,学生很轻松的便寻找到了,从而轻松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这就是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