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第4课《青蛙过河》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五年级《青蛙过河》,主要学习任务是用设定X、Y坐标的方式控制青蛙的运动,本课亮点如下:
1. 创设情境,发展兴趣
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通过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环境。坐标控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脚本设计的位置变化的关键,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通过小青蛙过河这一游戏情境的设计,创设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增强其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更加轻松地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
2. 合作探究,发展能力
在“坐标以及坐标控件的概念及认知”“旋转、重复执行相关控件的掌握”等知识点的学习中,我选择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中心,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辅助,课后小组合作去完成续写精彩的故事,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自主探究、头脑风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基于问题,发展思维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将如何过河的大问题分解成三片荷叶过渡的小问题,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学会自主分析,拆解问题,逐个击破。让思维可见真正发生,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进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纵观整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 语言拖沓,还需凝练:教师语言还需要再精炼,避免拖沓,同时评价性语言可以再丰富一些,多角度综合评价
2. 把握时间,合理分配:时间还可以再优化分配,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学生最后拓展小动画的展示交流时间可以再充足一些……
3. 拓展延伸,多元迁移: 一些环节环节可以再进行一些开放性设计,引导学生区去进行多元化解决。拓展部分不一定就还是做小青蛙的动画,可以基于坐标变化做更多的拓展,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迁移。
4. 坐标的引入讲解时可以适当放慢些,再加入一些坐标值大小的概念渗透,让学生明白横向X轴坐标值由左往右越来越大,纵向Y轴从上往下越来越小,有助于学生以后对于坐标控件这一块知识的把握,重难点部分教师可以再多一些演示,再详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