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17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是六上第六单元第1组课文,由《浪淘沙(其一)》《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诗描绘了我国南北不同的美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不同美景的热情赞美之情。第一课时,通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三首古诗;既而聚焦《浪淘沙(其一)》,通过借助注释、观察插图、链接生活、补充资料来理解字义,大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而读懂古诗;最后通过想象画面,读好《浪淘沙(其一)》,感悟其中的诗情。从读通到读懂,从读懂到读好,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三个教学板块中,采取“任务驱动”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同伴互助、教师点拨引导三种方式,有效达成古诗学习的各项目标。
1.我会诵读
诗歌的诵读不同于一般课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力求做到字正腔圆,此外要读出节奏,力求做到有板有眼。在完成学习任务一时,不是老师宣讲告知,而是让学生诵读展示,发现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基于学情,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领悟“字正腔圆”与“有板有眼”的奥义。既而,让学生尝试自主诵读内化同伴经验,接着同伴互听互评,让学习在每位学生互助中真实发生。
2.我会理解
理解诗歌中字义,不需要逐字告知,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明确已知与未知,随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共同解决难点。问题从学生中来,解决问题基于学生、依靠学生。对于理解的难点,当教则教,拓展资料为接下来领悟诗情做好铺垫。把握诗歌的大致内容,分为三步:第一步,自主理解每个字的意思,共同解决理解难点;第二步,尝试理解每一句的意思;第三步,把握整首诗歌的内容。化零为整,分散了难点。通过自主试说,教师点拨引导,同伴互助,让把握诗意落到实处,每位同学在自助、师助、互助中提升理解诗句的能力,从而读懂古诗。
3.我会想象
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先从整体出发,引导学生领悟前后两句着眼点不同,接着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调动多种感官想象画面,让黄河在学生心中变得丰满鲜活,可见、可听、可闻、可感。通过多角度补白细节,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黄河的气势磅礴,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声情并茂的朗读脱口而出。随后拓展描绘黄河的名句,在群文互读中,言意互补,情味共生,让学生对黄河的感知有了宽度、深度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