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一4 小雏菊筑梦编辑部议事课反思 黄萌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9 17:43:49 浏览次数: 【字体:

经随着疫情的缓解,下半学期的学习生活终于被提上了日程。在经历了漫长而平缓的假期之后,开学对孩子们来说既惊喜,又突然,复杂的心情久久不能适应。怎样重新唤醒团体意识、拾起课堂状态,这些与学校的复课制度息息相关。

    为了让学生逐步熟悉校园环境,适应校园生活,亲近老师同伴,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调整疫情期间生成的生活节奏失序、生活态度失衡等遗留问题,增强健康阳光、乐观向上的自我效能感,学校开辟了一系列“适应期”的“议事课”活动,以“用生活治愈生活”为理念,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实现心灵的过渡和生活技能的提升;也让老师在组织议事课的过程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素质全面化的飞跃。

本班的意识课活动为“小雏菊逐梦编辑部”,这是一个基于本班儿童兴趣培养团队精神发展绘画能力与想象里的一个团体活动。在课间活动的观察中,我发现本班的孩子喜欢画画,特别是集体创作,这是本班也是可开展的一个原动力。于是,我在第一节课为大家介绍了漫画创作的背景知识,激发孩子的兴趣,并分配了团队小组成员,确定了同组创作漫画作品的考核方法。孩子们在熟悉小组成员的过程中,产生密切的团队联系,并树立共同的目标。第一天的议事课课程的组织中,孩子们始终被“漫画编辑部”这一概念深深吸引着,课堂纪律也比较好,互动性强,而这一切积极的表现来源是儿童兴趣的巨大动力。在今后课程的设计和组织中,我会优先考虑儿童的兴趣以孩子的视角来设计课程。良好的课程应该充满师生的积极互动,而非老师个人的“独角戏”。

第二节课我进行了小组故事的讨论与构成,故事必须由成员共同决定,这也是对小组成员默契的考验。在教师进行主题审核后,我又对成员进行职责的分工,1、2号负责漫画故事的开头,3、4号负责故事的过程,5、6负责故事的结局与填色。这并不意味着各司其职,而是为了整个故事的流畅性,小组成员必须要进行积极的沟通与讨论,每个人都要勇于表达自己,说出见解。这样热烈的场面,也让我明白了小组讨论在后期课程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课,孩子们着手于绘画创作。整个课堂的氛围是十分安静的,大家都认真地画着自己的故事,不仅为了自己,也为小组的作品而努力。直到最后一节课,当每一小组都呈现自己的作品时,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骄傲,而这份荣耀是属于团体的,每个人在团体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也在表现自我中实现了团体的整体超越。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