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9 日月明》教学反思
更细致备课,更贴近孩子
——《识字9 日月明》教学反思
本月进行了这学期第一次教研课,选择了《日月明》进行设计和教学,上完之后有很多感触,写下来给自己一些提醒。
一、板贴大小不合适,课件图片不够典型。
通过听课老师的反馈,我的板贴太小,在教室的后方根本看不清楚板贴的内容,这可能是我设计上最大的失误,没能提前发现板贴大小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这也教会我之后要提前看一看板贴大小合不合适,能不能在最后一排也能看清楚。同时听课老师也告诉我,在课间制作的时候也需要选取一些“极端”的图片,让孩子清楚了解授课的内容,比如说“尖”的教学,我选取了《四季》中的“草芽尖尖”,和课文中的插图,但听课老师建议可以把小草的“尖尖的”部分标出来,或者截图出来更清楚明白一些会更好。仔细思考,我可能在制作课件和教具的时候选取素材要精挑细选和精致一些。
二、关注学生的面不够到位,备课不够充分。
备课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多思考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我应该怎么回应。每一幅图片的出示都应该有一定的目标性,应当在备课时充分思考学生会对这幅图有什么提问。比如本课中的“沙尘暴”图片和词语的出示,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什么是沙尘暴?”这样的疑问,而我在课堂上没能关注到这位学生的疑惑,在备课时也没想到孩子们会有这样的疑惑,因此这个问题就没能当堂解决,体现自己不够关注学生,没能充分备课。
同时,在备课时也应当多方思考教学方式,选取最合适的方式讲解会产生更好的效果。比如“众”的教学。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众只表示三个人吗?”的提问,获取的效果就不好,也许换种方式就更好了,比如直接告诉学生“众”不仅仅表示三个人,更表示三个以上的人。或者直接出示“观众”的图片,询问,这里的众只表示三个人吗?可能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本次教研课,可以看出我还是缺乏细致的备课,对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还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没能准确把握学生课堂上的状态,课前准备有点不到位。总结本次教研课的经验教训,希望在平常备课时也能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更细致地备课,更贴近孩子本身的状态,更全面思考课堂,成为更好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