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1-04 14:49:52 浏览次数: 【字体:


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和角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平行与垂直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起点。在本节课的内容安排上,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即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射线的概念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方法。
   作为概念教学课,我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地感悟学习材料,能充分展开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建立概念。

1.找准起点,促进发展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并对线段与直线有一定的认识,虽然四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有一定的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本课教学的线段、射线、直线和角都是一种数学化的符号,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所以对于三线的教学我从已知的线段入手,再到射线、直线,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进而通过比较三线的区别与联系,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突破教学重难点。对于角的教学,则是在从一点画射线的基础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对问题研究的线索。这样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内在联系

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在每一个学习环节,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让学生自己想象、猜测、动手操作、发表见解,通过手脑并用,达到知行统一,在积极参与学习中获取更真切的体验。同时也注重知识的衔接拓展。始终把教学内容放在几何知识的大背景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注重知识的拓展,把数学知识向更宽广的生活领域延伸,使数学知识更有立体感。也符合我校的“励新课堂”的教学理念。 

3.充分感知,发挥想象

本节课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射线、直线都是能够无限延长的,让学生闭上眼,让脑海中的射线向一端延长、延长、再延长,让脑海中的直线也向两端无限延长,使学生对射线和直线的理解并不仅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而是向更加广阔的二维空间发展。让学生经历空间想象的过程,同时进一步感知射线和直线,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在教学角的时候也是这样,知道了角的概念后,也让学生想象角的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感知在此变化的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从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对教材的领悟程度还不够,比如射线是线段从右边端点延长,也可以是左边的端点延长,用实物展台展示时同时提问:为什么画的都是射线?中间不是有端点吗?直线呢?“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 ,也希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浦口实小高新分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