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小书包》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31 22:01:57 浏览次数: 【字体:


《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儿歌节奏明快,浅显易懂,不仅展示了 “小书包”里的各种文具,还告诉学生这些学习用品是他们读书写字的好伙伴,陪伴着他们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要好好爱护这些“小伙伴”,养成整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与学生的大量互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亮点如下:

1、导入新颖,激发兴趣。课程以歌曲《上学歌》导入,带动课堂气氛;再衔接一阵“哭声”,引发孩子的好奇。通过编创小男孩丢失书包的故事来唤起孩子的热心帮助,在孩子“呼唤”小书包的过程中引出课题,比较自然有趣。

         2、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本节课是识字课,第一课时主要带大家认识6个文具的名字,如果直接出示比较空洞乏味,我先分别出示“书”“包”的两个古代文字,图文结合分析字理,再抛出“小书包里究竟有什么”的问题,引出对橡皮、尺子、作业本的字形和作用,并设计了“用铅笔写作业”“铅笔装在笔袋里”等等的过渡,整个过程比较流畅自然。

         3、游戏环节,强化巩固。带孩子认识6种文具名称后,我开展了“砺新文具店”的游戏环节,通过售货   员、小顾客对黑板词卡的拿取,了解孩子对词语读音掌握情况。黑板词卡拿取完毕,我又让小组分别读词卡进货,将新的词卡贴上黑板进行新的板书设计,提高更多学生的参与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如下:

          1、在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儿歌时,没有给予充分的时间。这样不利于孩子充分了解儿歌背后的思想感情,也不能领悟儿歌背后良好行为习惯。在学生朗读后,也没有特别明确地引导孩子,如何让朗读感情。

          2、游戏环节没有明确强调请纪律最好的小朋友。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契机,我并没有牢牢抓住这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只是匆匆找了几个举手的小朋友玩这个游戏。今后我要学会利用每个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