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数是6、7的加法》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教学得数是6、7的加法,它是在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和学习了6、7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1、复习铺垫,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由“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如何让学生理解
一幅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两道加法算式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学生学习数的分与合时,已经知道既可以从左往右观察,也可以从右往左观察。因此,分一次就能得到两种分法。因此,我设计复习题:左边5个圆片,右边1个圆片,让学生看图填空,当学生回答6可以分成5和1,6可以分成1和5时,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一幅图既可以从右往左看,也可以从左往右看,适时引导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为学习新课一图两式的理解打下基础。
2、强化“手势”,理解加法。
在学习认识加法时,就让学生用两只手合拢表示两部分“合起来”,这样的“手势”配合教学,有利于低年级孩子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在不断的重复合拢中加深对加法意义的体会。因此,本节课中,我进一步强化训练了“合起来”的手势。当学生用三句话表示图意时,表扬学生能用手势表示合起来;表达加法算式5+1=6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合起来。通过强化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让学生加深对加法的理解和认识。
3、动手操作,由扶到放。
在教学例题之后,让学生动手摆圆片,根据操作列出算式。在操作中,由扶到放,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先让学生照老师的样子摆一摆,左边4个,右边2个,列出算式:4+2=6,2+4=6;接着让学生继续摆学具,还是6个圆片,你还能分成哪两部分,看图说出加法算式。这样由扶到放,有效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
4、童话故事,寓教于乐。
本节课末尾用朝三暮四的童话故事结尾,增加了童趣,也使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