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教学放大镜> 详细内容

棉花姑娘 教学反思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0-30 20:50:15 浏览次数: 【字体: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作为一年级的课文,今天我在执教《棉花姑娘》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生字的识记。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用已学的识字方法来自己尝试记忆。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孩子们用到了“形声字、加一加、换一换、猜字谜以及编故事”等多种识字方法,非常主动积极地识记生字。课堂氛围比较融洽,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在指导课文朗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体验的方法,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蚜虫,让孩子们对于蚜虫有了深刻的体悟,很好地激发了孩子的阅读情感。

当然,执教这堂课我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比如对于课文内容的分析过多,师生间双向交流的机会被过多的单向把控取代。课文二、三、四自然段的朗读,我紧紧把控,步步引导着孩子们朗读,朗读的趣味性一直无从体现,读就有了流于形式之嫌。从文章的结构来看,这三个自然段的语言结构是一致的,根据课后的教学建议,这三段完全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读读演演。而老师的朗读指导则应该是渗透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让孩子在更为自由自主的氛围中体会朗读。又如在进行信息筛选的过程中,为了达成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对于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没有进行耐心地引领,而是忙于给出答案,的确是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如果能够在第一位学生没有给出正确答案的情况下,我能够带领着孩子们一起来寻找答案,让大家都对于这样的寻找过程有方向性也有方法,那么长此以往,孩子们筛选信息方面的能力一定能得到锻炼并提高。

通过这节课,对于以生为本的理念我有了进一步的感受。以生为本的课堂应该是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感受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听说读写锻炼机会的课堂。显然,我的课堂这些都做得还不够。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适应自己成为课堂的隐形牵线者,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感受更多的乐趣,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徜徉。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