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课程与教学>大冒险家课程> 详细内容

四1“天空行进员”项目二:小组研讨促新知
小组研讨促新知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2-08 17:32:02 浏览次数: 【字体:

                                                                                            

小组通过收集航天科技方面的资料、做手抄报、办板报、尝试制作宇航服等形式,探究发现更多航天科技的奥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时间搜集航天服相关资料,运用泡沫纸等环保材料为本小组模特“量体裁衣”。同学们动手能力极强,在制作过程中,体现了满满的团队合作精神,并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收获了航天科技新知识,体会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另外,小组成员也通过办板报、查找飞行员背后的故事等形式,更加深入了解我国航天科技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锻炼。

   学生在搜集飞行员有关的故事中,查找到关于我国第一位飞行员冯如的故事。冯如17岁时,赴美国纽约的机器工厂学习机器,从学徒做起。当时华侨常受到种种凌辱和歧视,冯如在工厂的五年间,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买书学习研究机械知识。经过五年的工厂实践和自学,他掌握了机器学原理,“于三十六种机器无不通晓,又复自出心裁,发明板水、钉桩两种机器,最适于用。”正在冯如潜心研究机器的时候,1903年传来美国莱氏兄弟载人飞机试飞成功的消息。彼时日本和沙皇俄国正在我国东三省疯狂侵袭,冯如以“壮国体、挽利权”为主旨向亲友提出集资制造飞机的倡议。此举得到众人的支持和赞助,也得到孙中山先生的鼓励。1907年,冯如与他的伙伴筹集了资金1000元,在美国奥克兰创办了一间工厂,起名为“广东制造机器工厂”。在制造飞机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上百次失败,但仍然毫不灰心。1909年,经过反复研究试制,终于制成了一架可载人飞行的动力飞机,取得飞高4.6米,航程805米的成绩,距莱氏兄弟揭开世界航空第一页的时间不到六年。后经反复设计、试制,1911年1月,创造了时速105公里,航程35公里、飞高106米的好成绩,为中国在世界航空史上赢得荣誉。冯如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后,名扬世界,美国以高薪聘请他留美当工程师,但他拒绝了,毅然把工厂和自制的飞机搬回祖国。孙中山先生对他的事业非常重视,任命他为中华民国军广东革命军飞机长。令人扼腕叹息的是,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的一次飞行表演中,因飞机失事而牺牲,时年仅29岁。学生除了了解到飞行员相关知识,更加被他那种爱国精神所感染。






另外,学生对于航天服知识更是充满了兴趣。学生了解到,以舱内使用的低压航天服为便,其基本结构与功能是这样的:由最贴身的里层往外数,第一层为内衣裤,选用纯棉布或棉麻布制服。第二层是保暖层,它和内衣裤结合,选用羊毛制品或合成纤维片制成,起保温和隔热的作用。第三层为通风散热层,其结构比较独特,是由很长的微细管道连接在衣服上而制成的,在人体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它可以把人体产生的热、水和气味带出去。第四层是气密加压限制层,它既要充气加压,使身体有足够的压力,不能漏气,又不能使服装过于膨胀,防止外界的磨损,还要使各关节活动自如。所以这一层结构的选材和设计都比较难,是航天服装的关键层。第五层为隔热层,也叫真空隔热层。舱内航天服可以不加这一层。例如,美国阿波罗号飞船、航天飞机上用的航天服都没有这层,而苏联的上升号飞船和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中使用的舱内航天服就有这一层。这是由5~7层涂铝的聚脂薄膜构成,各膜之间用网络物隔开,贴在一起形成屏蔽。它有良好的隔热和防辐射作用,舱外航天服必须有这层。最外边一层是外罩层。这个外套要求防磨损力强、耐高温,除能防护内部各层不受损坏外,还要注意到颜色,一般用白色或金黄色为好。学生了解到航天服的奥秘,更加深了他们对宇航服的好奇心。

在学生们的幼小心灵里,正在萌生着伟大的航天梦。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一定会有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材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



11e53268c6ca4ec3a34fb7a150069013.png

活动团队:语文王琨    英语陆媛媛    数学余少丹

责任编辑:王琨

【打印正文】